“医生,去年我家孩子检查视力还有1.0,今年怎么突然下降到0.3,怎么会这么快?!”

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多数情况下,裸眼视力下降是近视发生很好的预警——站在5米远看视力表,能看见的最小视标即为视力。学龄儿童正常的视力为1.0,超过1.0为超视力,明显低于1.0称为视力低常,而近视是学龄儿童视力低常的最常见原因。
近视后裸眼视力为什么会下降呢?
近视发生后,远处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在视网膜上的成像不再是一个焦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每个人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对这个模糊光斑的解析能力不同,就像每台数码相机的CCD对马赛克的解析能力也不尽相同。有的孩子200度近视裸眼视力仍然有0.6,有的孩子同样的度数(像的实际模糊程度和前者相同)但裸眼视力只有0.3。但要时刻注意,那些0.6裸眼视力的近视患者是否会经常眯眼睛、侧方注视,如果是这样,必须验光配镜,否则只会增加视疲劳,且文献报道近视度数欠矫会进一步加快近视度数加深。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
这个裸眼视力有0.6、近视度数200度的患者,在配戴了一段时间框架眼镜以后,脱掉眼镜后的裸眼视力可能只有0.3,虽然近视度数可能没有变化!这往往让家长非常紧张:“我说过戴眼镜只会越戴越糟糕!”这是为什么呢?在配戴框架眼镜前,孩子的大脑被迫处理由于200度近视带来的模糊图像,因为大脑从来不知道清晰的图像为何样。当配戴框架眼镜矫正近视后,大脑的反应是“哇,好清晰啊!”,于是乎它再也不愿意辨认脱掉眼镜后的模糊图像了,因此表现为裸眼视力变差——就好像游泳以后从水里起来,觉得自己身体变重了,实际上你的体重没有改变,但你已经适应了水的浮力。
综上,屈光度是一个相对客观的物理指标,是眼球形状决定的,可以通过验光准确测量。视力是一个相对主观的心理物理学指标,受到屈光度、视网膜解析能力、大脑辨识模糊能力等多种因素影响。
作者
陈志,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博士,2016年全国视光学组“明日之星”。
擅长:青少年近视防控和角膜接触镜,复杂性OK镜验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