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内分泌代谢专业,每日面对最多的患者群体是糖尿病病人。这类慢性病在近20年间可谓“猛于虎“。2000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是4.5%,2010年已经达到11.6%,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更是超过50%(若干年后不采取措施这些人会逐渐发展成糖尿病)。 与糖尿病相似,其它慢性病: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冠心病等等,队伍都在迅速壮大。这类疾病不仅发病率高,并发症多,而且控制率低,如何管理自己的健康成为大问题。
注:每11个成人里有1名糖尿病患者
在众多来访的朋友与患者中,他们会经常询问一个问题——怎么样能够获得“健康“?有没有真正有效的“健康疗法“?其实,通过多年来与各种慢性病病患接触,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大多数人知道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也知道怎样做可以帮助自己改善或者远离疾病,但却做不到,或者难以坚持。
简单说,就是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但还是实现不了——行为改变。
各国成功的慢病防控经验都显示,最有效、受益广泛的慢病控制办法是——疾病自我管理教育。在慢性疾病自我管理教育中,有个词组叫做——“living with ***”(***代表某种疾病),意思是“与***疾病共同生活”。这与我们国家传统的“祛病”一说不同。这些疾病不能“除掉”,你需要学会如何与“它”共处。这种观点乍听起来有点异类,但这其实是我们善待自己身体,管理自己生活相当明智的一种“哲学”选择。既然无法摆脱某种疾病,那么就学会如何管理“它”,配合疾病调整“饮食起居”,与“疾病”和谐相处。虽然“疾病”还在那儿,但并不影响我们的幸福生活。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实现自我管理的关键就是——行为改变!
注:Living with Diabetes与糖尿病共同生活
“行为改变”的实现确实不易!所以,在你满腔热情,下定决心要管理好自己的健康的同时,也要清楚地认识到,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有意愿、有方法、有坚持。
小丽在半年前诊断为2型糖尿病,在刚刚知道结果的时候,她痛下决心,要彻底与过去各种不健康的习惯告别,真正过一种“断舍离”的生活。那些高热量食物——拜拜,温暖的沙发躺椅——再见。这样的生活在第一周风风火火,第二周开始偷懒,第三周给自己找各种借口,第四周就静悄悄回到了从前。小丽有种无力感,渴望重新开始,又担心自己半途而废。
很多人都有和小丽一样的烦恼,虽然认可“最终胜利属于那个坚持到底的人”,但就是对自己成为“那个人”缺少了信心。
到底哪些因素影响我们的健康管理行为?
1. 健康信仰
——你认为什么样的状态是健康的? 正确的健康信念非常重要,一切行为的起点都发自于“心”,只有自身有了意愿,才能够指导你的行为。
2. 自我效能
——有效地进行自我管理。 这是基于患者对自身能力的评估。要对自己有信心!
3. 自我管理意愿
——自己的健康需要自己努力。
4. 应对技巧
——需要学习和实践,任何能力的获得都是“有付出有收获”。
健康管理“行为改变”的几个阶段
l 第一阶段:无意图期“我还没有想过改变“”
l 第二阶段:意图期“我正打算改变,但我依然不确定”
l 第三阶段:准备期“我正准备开始改变”
l 第四阶段:行动期“我正在改变”
l 第五阶段:维持期“我已经改变了一段时间了”
l 第六阶段:终点期“我这样做已经很自然了”
从行为改变的几个阶段可以看到,真正的通过自我健康管理实现行为改变需要“三部曲”——
先树立意愿,这个意愿要很坚定,短期不一定能看到改变效果,但对自身的长久健康会产生不断增益的效果。
然后开始行动。行动期最重要的是获得正确的健康管理指导,在互联网和移动医疗的普及趋势下,系统的健康管理知识获得将会越来越便利。
最后将行动转化为习惯。这一步是最为艰难的。需要和人性中天然的“追求当下的舒适与美好”做斗争,与各种即时的欲望做斗争。这其中会有反复,会有抵触,要采取各种可行性办法帮助自己将正确的行为转变为习惯。
我该通过哪些方法实现自我健康管理的“行为改变”?
下面以对大多数慢性代谢性疾病非常有效生活方式——“运动”为例,看看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
1. 设定目标
小丽决心重新开始,她给自己定下这样的目标:“我要多走路,尽快瘦掉20斤。”
这样的目标能不能有助于小丽坚持运动呢? ——非常困难。
“多走路”——走多少?
“尽快”——多少时间?没有明确的计划,容易在进行过程中动摇信心,选择放弃。
“瘦掉20斤”——这个目标很宏伟。越宏伟的目标越难实现,在前进的道路上也很难一直“雄赳赳 气昂昂”!
设定目标可以应用“SMART”原则。英文的“SMART”是聪明的意思。一个目标一定要是特定的(S)、能够测量(M)、能够达到(A)、和愿望相关(R)、有明确的时间(T)。
一个明确的、短期可以实现的目标是帮助你坚持的首要元素。看看晓丽修正后的目标——每天走35分钟,一个月瘦2公斤,体重减轻后,就可以穿那条漂亮的裙子了!
这个目标既明确,又可以实现,美好的愿望还一直激励着她。
2. 犒劳自己
达到一个短期目标,适当地犒赏下自己,既是一种实际的满足,也是一种个人实现的完成。
比如:如果完成一周的跑步计划,就去看场电影。如果体重减少5斤,就去给自己买件心仪的美衣。
对待自己,也要讲究策略!
3. 在成功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长期目标的达成需要很多短期目标的组合,在完成短期目标之后,尝试新的挑战和形式,让自己不断进步。
举例: 小丽决定学习游泳来进行锻炼,在一段时间之后,她学会了蛙泳,能够自在享受游泳的乐趣。接下来,她准备尝试学习仰泳,感受下躺在水上的乐趣。
4. 注意科学运动,不要受伤
有些时候身体身体不适,就不要勉强运动,整体的健康状态最为重要错过一次锻炼不是目标的终结,身体好起来的时候,再继续锻炼。
通过这样不断的正向激励,就会慢慢将正确的行为转变为习惯,实现对自己医生健康有益行为改变。
结语:
健康是我们每个人的追求。通过正确的渠道了解健康管理知识之后,需要真正长期实践。这个实践过程挑战着每个人,是图一时之快,还是要一生幸福?是不断地尝试然后放弃,还是坚持不懈的实现“行为改变”?我们对待健康管理所经历的曲折,也正是我们了解自己、了解世界、了解规律的过程。自我健康管理的主角是“我”,因为我的人生里,“我”是主角!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