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切不可“妇人之仁”

作者: 周国忠    2018-08-15原创标识

收藏

640.webp.jpg


  怕 疼 


一个男人被人用西瓜刀砍伤背部,其妻拨打120。


路途中,我打电话叮嘱对方:“找干净的衣物使劲压迫伤口止血!”


救护车到达时,患者坐在路边,两条约20厘米长的伤口在他背部划出个大大的“叉”。伤口很深,出血很多,但无人给予压迫止血。


患者虽然意识清楚,但已经出现低血压。


我们将患者搬上救护车,在伤口处放了几个大棉垫,嘱患者平躺在担架上,利用自身的体重压迫伤口。


我对患者老婆说:“如果你照我说的做,你老公也不至于这么危险!”


她低着头回答:“我照做了!可是我按压他的伤口时他说疼!”


我:“……”


要么疼,要么死!您或许认为这应该是个非常简单的选择题,又或者您认为只有女人才会这样婆婆妈妈。


其实,有很多人都会有这种心慈手软的“毛病”。


例如笔者,小时候很怕打针,更害怕弄疼别人。


记得上医科大学时,有一次老师叫同学们分组,相互用针扎破对方的手指取血测血型。


和我一组的是一位女生,她扎我时毫不犹豫一针见血。但是到我扎她时,我哆嗦着总下不去手。


在她鼓励下,我在她的手指轻轻扎了一下,流了一丁点血,但是血量不够检测。我又试着扎了几下,但仍然只是少量出血。


女同学一脸无奈地说:“你还不如给我来个痛快的!”


能“狠下心来”,是做好医护人员所必备的心理素质。此后我深刻明白,如果疼痛避免不了,摒弃妇人之仁对病人才是最好的。


如果您要学好急救,“狠心”也是您必须要学的!如果有条件,您可以试着给家里的老人测一测血糖,又或者主动给家人挑一挑扎进手指的刺等等。


640.webp (1).jpg


  怕 血


“快点,我老公的脚被玻璃划伤了!”电话那头是一个女人焦急的声音。


“你先用干净的布料按压伤口止血!我们尽快赶过来!”我说。


救护车十多分钟到,只见患者右脚缠绕了一条牛仔裤,在外面有兜了一个塑料袋。


我看患者脸色惨白,已经昏迷,就知道病人已经发生了失血性休克。


当我解开塑料袋时,我惊呆了,那是几乎半塑料袋的鲜血!


再解开没有任何压力的牛仔裤,发现患者右脚背正中只有一个2厘米的伤口。


足背动脉破裂出血,难怪病人失血性休克。然而,这种比较小的动脉出血,患者老婆只需要按照我的吩咐,找一块干净的布料,或者直接用手用力压住伤口即可,绝对不至于到了危及生命的地步。


于是我问患者老婆:“我不是在电话里教你如何处理了吗?”


身后无人应答,回头一看,只见患者老婆躲在人群外面呕吐。


我大喊:“病人极其危重,家属赶紧上车!”


患者老婆被邻居搀扶着,扭扭捏捏来到救护车旁,但是再也不愿意上救护车。


我一再催促,她表露出惊恐的表情,歇斯底里地痛哭起来:“我怕!我害怕!”


我问:“他是你老公,你怕啥?”


她回答:“我怕血!”


我:“……”


患者邻居说:“是的!她晕血,之前的伤口都是我包扎的!”


晕血症又叫“血液恐怖症”,与怕见蛇、怕见毛毛虫等同属恐怖症,是一种心理障碍。想要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只有越多接触鲜血,让患者降低对血液的敏感性。


其实不止血液,很多人对伤口或血腥的场面有天生的畏惧感。然而,如果您想做医生,或者想要救人,您必须克服这些心理障碍。


前不久,国产大片《红海行动》上映时,最大的争议是电影里血腥的战争场景。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啊,会引发人们的残暴心理啊什么的,我个人对这些评论持反对意见。


640.webp (2).jpg


首先,战争片必须要反应出战争的残酷,才让人更加懂得珍惜和平。《血战钢锯岭》同样很血腥,为什么没有那么多批评的声音呢?


其次,我觉得适当让老百姓看看伤口的血腥场面,有助于在突发外伤时施救者鼓起勇气救人。


现在的化妆技术很先进,很多模拟的伤口简直可以以假乱真,在外伤培训时如果有条件给公众人员多看看模拟伤口,能减少他们对伤口的畏惧感。




640.webp (4).jpg

640.webp (3).jpg

640.webp (5).jpg


延伸阅读


如何正确拨打120?听听急救医生怎么说!


当我们的生命即将走到终点……


扶不起的不一定是阿斗,但扶起的却有可能是“死神”


阴暗生霉运,阳光得所幸——急救科普之搬运知识


真实的切腹自尽,其实是这样的!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紧急呼叫120杂志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