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盆友和小盆友的欢声笑语中,大家一起度过了愉快的一天—“六一儿童节”,也正是六一的到来,北方的我们才彻底远离了“穿秋裤-脱秋裤-洗秋裤-穿秋裤……”这样一个温差骤变的春季,But,过不了几周,等待我们的即是“黄 橙 红高温预警。”此刻的你是不是在想我家的空调一定要给力哦。但是,不是所以的人都可以24小时待在空调房里,So……“中暑”就屡见不鲜,今天张小护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个“中暑”病。
一.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指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或在炎热环境中进行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高热、皮肤干燥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病。 二、引起中暑的因素 1. 环境温度过高,空气流通不畅,人体获取热量过多。 2. 产热增加:如从事重体力劳动,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应用某些药物的人群。 3. 散热障碍:如湿度较大,过度肥胖,穿透气不好的衣物等。 4. 汗腺功能障碍:见于硬皮症,先天性汗腺缺乏症,广泛皮肤烧伤后的大面积疤痕形成。 5. 工作强度大,时间长,睡眠不足,饮水不足,不吃早餐,过度疲劳等。 三.临床表现 中暑分为:1.先兆中暑、2.轻症中暑、3.重症中暑。 1.先兆中暑 口渴、食欲不振、头痛、头昏、多汗、疲乏、虚弱,恶心及呕吐,心悸、脸色干红或苍白,注意力涣散、动作不协调,体温正常或升高等。 2.轻症中暑 除先兆中暑的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加快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3.重症中暑 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重症中暑里最轻的)是突然发生的活动中或者活动后痛性肌肉痉挛,通常发生在下肢背面的肌肉群(比如 脚背痛),也可以发生在腹部。 热衰竭(重症中暑里较重的)是由于大量出汗导致体液和体盐丢失过多,常发生在炎热环境中工作或者运动而没有补充足够水分的人中,也发生于不适应高温潮湿环境的人中,其征象为:大汗、极度口渴、乏力、头痛、恶心呕吐,体温高,可有明显脱水征如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 热射病(重症中暑里最重的)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热射病。劳力性者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内产热过多(如炎热天气中长距离的跑步者),它可以迅速发生;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如没有空调的老年人),它可以在数天之内发生。其表现为:高热(直肠温度≥41℃)、皮肤干燥(早期可以湿润),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此外,劳力性者更易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四.中暑后的急救方法(搬-擦-喝-掐-转) 1.搬:迅速将患者搬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使病人平卧并解开衣扣或脱去衣服,如衣物汗湿立即更换。 2.擦:立即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等放于病人额头,腋窝,大腿根部等处。 3.喝:意识清醒者,可以补充水分,如:清凉饮料,苏打水,运动型饮料等,或是口服: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4.掐:如果已经失去知觉,可以立即拇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位,使病人清醒。 5.转:对于重症病人,立即拨打120转医院就诊。 五.中暑的预防 1.在室内保持自然通风室内温度应保证25度左右。准备好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备用药品。 2.少量、多次饮水,戒烟酒、减少户外活动。 3.做好防晒措施。室外活动要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避免皮肤直接吸收辐射热,炎热季节外出时,应带好遮阳帽、遮阳眼镜、遮阳伞。 4.平时饮食清淡,多吃些西瓜、黄瓜、西红柿及桃杏等新鲜蔬菜水果,酸梅汤、绿豆汤,金银花、菊花茶、薄荷凉茶等有预防中暑的作用。 5.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以保持充沛的体能,并达到防暑目的。 6.穿透气性、吸湿性较好的服装、衣着宽松。 7.要加强锻炼,可以在树荫下、走廊里、房檐下运动,但不要在烈日下做剧烈运动。 8.对有心血管器质性疾病,高血压,中枢神经器质性疾病,明显的呼吸,消化或内分泌系统疾病和肝,肾疾病患者应列为高温车间就业禁忌症,不可从事高温工作。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胰腺与脓毒杂志主编:裴红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