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夏令不补,秋天吃苦

作者:许良    2018-06-02原创标识

收藏

在世俗中,普遍认为进补只在冬令。其实不然,冬令进补、冬病夏治都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相生相克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方法。冬病夏治,夏令调补则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timg (17).jpg


在我们江南地带,夏季酷热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易致疰夏、中暑等病证。多汗、胃口不好纳食少、昼长夜短睡眠不足,是夏季最常见的症候群,其实夏季是四季中能量消耗最多的时节,百姓常说的苦夏难熬也就是这个意思。 


timg (18).jpg


正因酷夏有湿,脾肺气虚,或气阴两虚,正气较弱,无力抵御暑热的侵袭。中医以益气健脾、怡情养心为要点。夏天由于日长夜短,睡眠休息时间相对减少,再加上天气炎热出汗多,体力消耗比其它季节要大。同时消化功能有所降低,进食减少,所以一般到了夏天就出现了补充进人体的营养物质少、消耗的营养物质多的情况。所以夏令进补可选用一些益气、生津滋补中药,如西洋参、石斛、百合、太子参等。在夏季不宜用过于温热、滋腻的滋补品。


timg (19).jpg


而膏方,又称为膏剂,以其剂型为名,并不是仅滋补而言。它是在大型复方汤剂的基础上,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而确立不同处方,经浓煎后掺入某些辅料而制成的一种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只要储存适宜,四季皆可用。   


u=2262644588,1337715247&fm=170&s=42935F85542648A2283141CA0300F032&w=640&h=396&img (1).JPEG


在各种进补的方式中,“清补”是当今一种好选择。在临床中,不管患者什么状况,辨证施药是关键。首先应调理身体内环境,只有内环境适宜了,才能考虑下一步的补养。如今不少人平时饮食肥甘厚味又少动,脾胃困湿,蛋白质摄入严重过量,给肠胃造成严重负担,不仅没有达到进补的目的,甚至适得其反。“清补”是当今四季调理的合理选择,尤其夏天。


膏方虽然主要适宜在冬季,然而夏令能量消耗最多,一夏无病三分虚,可见夏令更需要养生保健,清补膏方尤其适合华东地区、江南地带的人群。清补,是夏季膏方适宜选择。夏令不调理,秋后就要算账吃苦了。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睡出健康杂志主:许良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