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屁屁,又称擦屁股。这等小事,似乎根本不值得一提。
若是有人问会擦屁股吗?恐怕人们的第一反应,不是觉得这人可笑,而是认为问者精神有毛病!
擦屁屁这事,话题隐私,也不高雅,但挺实际,也很重要。因为,不好好擦屁股,或是擦不干净,还真会影响健康。所以,就想聊一聊。
从古至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事虽然变化很大,但没变的情况也不少,如在偏僻的山村,或是农田里劳作的农民,一般是随便找个藏身之处即可方便。至于擦屁屁之物,多是信手拈来,什么庄稼叶子土坷垃、瓦片、石块、木棍棍、树枝枝、麻叶、菜叶、苞米叶、秫秸、芦苇等,都能解决问题。再不行,寻个地方,圪蹭圪蹭了事。
农村的婴幼儿拉完屎,唤一声自家的狗,很快就把屁股舔干净,到目前这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纸张问世之前,古代中外富贵人家入厕,擦屁屁的方法虽然花样繁多,但“厕筹”不能不说。厕筹亦称“厕简”。筹为木或竹削制成的小片。用毕后以水洗净,放于盛筹的器皿,以备再用。据说,那时候能用绸缎或棉布擦屁屁的贵族也是少之又少。
文献记载,从厕所的屋顶上吊下一根粗麻绳,便后随手取用。当然麻绳的用法不一,多数不是一次性,有的甚至常年不换……古罗马则是用一端裹着棉布的棍子,用后稍加处理,下次再用。
而印度的马桶旁则会备有一个水槽,大便后触手可及,用左手弄点水去擦便便。据说在印度,之所以不用左手和人握手或者打招呼,原因就在于此!而吃饭或是一些重要的场合则都会用右手。
用报纸书刊擦屁股,不是好习惯,印刷书报使用的油墨含铅,不仅纸张很不卫生,经常使用也有被少量吸收之嫌。再就是用劣质手纸擦屁股,“一擦满腚纸”。不仅屁屁没擦干净,菊花(肛门)周围还粘了不少纸屑,后续事宜像似“西瓜皮擦腚---没完没了”!烦人不烦人?
英国贝斯罗姆皇家学院肛肠科佩普教授“擦屁股”的研究显示,他对2000多名英国人进行长达3年的追踪调查,发现大便后,把厕纸折叠两次(即四层)的人与折叠一次(即两层)的人相比,患痔疮的几率降低了17.53%。佩普认为,厕纸额外的厚度对于肛门周围的微血管来说,相当于一个柔软的“床”。对肛门周围的血管能起到按摩作用,可促进微循环,能将痔疮扼杀在摇篮中。总结的“一蘸二擦三转”擦屁屁原则:“一蘸”就是卫生纸叠成若干层后垂直轻压到肛门上。“二擦”是指擦屁股的时候最好是单向擦,即从前向后擦,这点对女性尤其重要。“三转”是由于肛门周围是褶皱,所以要想把皱褶里的便便擦干净,通常要转两个半圈才能擦净。
擦屁屁的关键是擦干净。而肛门括约肌有很多皱褶,周围的皮肤很柔嫩。所以厕纸以柔软、两次折叠再用为好。对于蹲、坐便时间较长者,在擦干净菊花的基础上,适当用力按柔,能促进肛周静脉回流,减缓充血,对防治痔疮及相关疾病的发生非常重要。我们对一部分健康人和痔疮患者进行观察,便后厕纸常规擦净后,再用清水洗净、小毛巾擦干并适度按压肛周,结果不仅对防治痔疮起到了满意效果,舒适程度也明显增加。而唯一不足就是增添了些麻烦,但若与痔疮的痛苦以及其治疗成本等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至于智能马桶盖的温水洗净、暖风干燥等功能,关键是保障了屁屁的干净。因条件所限,尚未普及。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行为与健康杂志主编:杨志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