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合理运动,健康事半功倍

作者:朱珍妮    2018-05-16原创标识

收藏


640.webp (7).jpg


2018年5月13-19日是全国第四个“全民营养周”,今年的主题是“吃动平衡,健康体重”。为普及营养健康知识技能,推广健康生活方式,5月12日下午,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举行了本市“全民营养周”主题日宣传活动,并发布了上海市居民膳食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监测结果发现,居民超重肥胖问题凸显,根据体质指数(BMI)判定标准,上海市有44%的居民超重肥胖。保持健康体重,离不开“吃”和“动”2件事。为鼓励居民合理运动,上海市疾控中心于“全民营养周”期间,在上海市陆家嘴滨江亲水平台举办了“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定向赛。

 

640.webp (8).jpg


想要健康体魄,吃和动密不可分。我们都知道运动有益健康,那如何找适宜的运动强度呢?


每个人体质不同,所能承受的运动负荷也不同,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强度和活动量,锻炼才会更加安全有效。更有效地促进健康需要进行中等强度和活动量,如快走、上楼、擦地等,每次活动应在1千步活动量或10分钟以上。那怎么来判断自己是否达到中等强度的强度和活动量呢?一个方便而且有效的方式是:根据自己的感觉判断,当自己感觉到心跳和呼吸加快,用力但不吃力,可以随着呼吸的节奏连续说话,但不能唱歌。


一般健康人还可以根据运动时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这个可以通过运动后即刻计数脉搏10秒,再乘以6得出。中等强度的运动心率一般应达到150-年龄(次/分钟),除了体质较好的人,运动心率不宜超过170-年龄(次/分钟)。如果你40岁,那么你运动时的心率应控制在110次/分钟至130次/分钟之间。对于老年人,这样心率计算不一定合适,主要还是应该根据自己的体质和运动中的感觉来确定强度。


坚持锻炼才能持久收益,也使运动更加安全


锻炼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停止经常的运动锻炼,一段时间后机体的血糖调节能力就会下降,几个月后心脏功能就会明显降低。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症这些慢性病一般要经过20年以上的漫长发展过程,只有坚持锻炼,才能起到预防或延缓它们发生和发展的作用。因此,每周应该锻炼5天以上,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


640.webp (9).jpg


锻炼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一个表面上看起来很健康,但是一些隐藏的疾患可能在运动时发作,造成伤害。


如果你平常体力活动很少,开始锻炼时,可以设定一个较低水平的目标,如每天进行5分钟-20分钟或2千步的活动量,选择是你感觉轻松或有点用力的强度,以及你习惯或方便的内容,如散步、骑自行车等。给自己足够的时间适应活动量的变化,再逐渐增加活动强度和时间。


在锻炼一段时间后,同样的用力,如果你可以走得更快,说明你的体质在增强;适合你的锻炼强度也在增加。这时,可以有一个更高的目标,你的健康会因此受益更多。


如果有一天你感觉到日常习惯的活动更吃力时,可能是身体的一时不适,也可能愈是身体内某种潜在疾患的发作。这时千万不要勉强坚持,可以减慢速度甚至体质运动,如果这种不适持续,甚至有加重的趋势,应该及时地就医。


运动时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 如果你日常很少活动,岁数在中年以上,计划锻炼前应作必要的健康检查;

  • 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骨关节病等患者参加锻炼应当咨询医生的意见;

  • 每次锻炼前应先做些伸展活动,锻炼开始应该逐渐增加用力;

  • 根据天气和身体情况调整当天的运动量;

  • 运动后不要立即停止活动,应当逐渐放松;

  • 日照强烈、出汗多时,适量补充水和盐份;

  • 步行跑步应选择安全平整的道路,穿适合的鞋袜;

  • 肌肉力量锻炼避免阻力负荷过重,应该隔日进行;

  • 运动中出现持续加重的不适感觉,应停止活动,及时就医


640.webp (10).jpg


最后祝大家能够在运动锻炼中收获更多健康。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健康新"食"尚杂志主编:朱珍妮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