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颅脑损伤后认知问题不可小觑

作者:庄敏    2018-04-18原创标识

收藏


脑外伤、脑卒中等颅脑损伤后人们常常会关注运动功能方面的问题,也就是我的手脚能不能动,我以后还能不能走路;说话结巴日后能不能恢复等;但家属包括患者本身却很少会考虑认知是否出了问题。


经常会见到患者发病后,在日常生活中早上吃了什么记不得了,聊天时注意力分散,或者明明能自己动手刷牙洗脸一定要别人帮忙等等这类情况时有发生。家属此时往往因为不了解情况而责怪患者不主动训练,甚至于认为患者生病后变懒了。其实有的时候还真的不能胡乱怪罪我们的患者,一方面发病后情绪低落或者真的是累了,但也有可能是认知出了问题!认知功能下降会影响到患者日常活动,而且大家常常关注的运动功能和言语功能也会恢复的很慢!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认知功能障碍?

认知(cognition)是认知和知晓事物的总称。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注意、逻辑、判断、执行等。实际上就是当我们接收到外界信息,经过大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思想,进一步支配自己的动作行为的过程,也就是认知的过程。

 

图片6.jpg

 

所以试想一下,当患者最基本记忆力和注意力出现了问题,还能够更加有效率的功能恢复吗?答案是当然不能,因为当他学习一样新的事物的时候,根本记不住!


常见的认知功能障碍包括: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功能障碍


图片5.jpg


定向力:定向能力,指一个人自己对时间、地点、人物及对自身状况(姓名、年龄等)的认识能力。

记忆力:是识记、保持、再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也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应,包括瞬时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工作记忆)、长时记忆。

注意力: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包括焦点注意力、持续注意力、选择性注意力、分散注意力和交互注意力。

执行力:指人们成功从事独立的、有目的的、自我负责的行为的能力。包括目标形成、策划过程、完成目标导向的计划和有效操作。

认知障碍特点:

认知功能障碍一般是多个问题存在,比如记忆力和注意力有问题,往往会执行功能也有问题。

 

图片4.jpg

 

那如果上述出现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一些简单有效的康复训练呢?接下来我来分享一个真实案例


何先生今年54岁来我科寻求帮助,家属主诉,发病后老是记不住东西,有时候甚至不记得自己儿子叫什么。在我们进行完整的评估之后,我们对何先生进行了一下康复训练并简单举例:

1. 排练法:我们让他对熟悉的人或事物进行反复的大声朗诵,比如我叫何xx,今年54岁,我有个大儿子叫xxx,他今年xx岁,他目前在做xx工作。

2. 记忆培养法:有时候他想不起上述的句子,我们可以让他记一个顺口溜。比如出门前时记住伸(身份证)手(手机)要(钥匙)钱(钱包)

3. 想象法:他如果记不得自己的儿子叫什么,我们就可以给他看照片或者影像帮助记忆有一个视觉冲击。

4. 语意阐述法:编造一个简单的故事帮助记忆,比如在出门前有个小故事,钥匙喜欢在口袋里跳舞。看到门就能想到钥匙。

以上是一些简单的记忆力的训练方法,我们也用来奖惩机制,在他回答正确的时候进行水果的奖励,在他回答错误的时候进行罚款(事先备好再返还给家属),很快我们的何先生对于熟悉的人或事物慢慢记住了。


接下来我要提到有趣一点。

每当我们治疗快结束的时候。我问何先生现在几点,他总是回答现在晚上十点(实际是下午四点半)!这是定向力的问题,也带有一部分的记忆错构(一种记忆错误患者在回忆自己亲身经历的时间时候对地点尤其是时间出现错误或者混淆),那该怎么解决呢?告诉大家一个好办法

我们为他做了一个日常安排表,让他自己回忆一天日常当中所需要做的事情并一一按照顺序写来下,如果记不住我们就帮助他,并且签上自己的名字。

在做完安排表的第二天,我问了同样的问题,他依然说现在是晚上十点!

我拿出那张他自己签名的安排表给他看,他委屈的说:“我想着是十点,但上面写着四点半”

那我问,按照这样来说应该是几点呢?他说,那只能是四点半了

一周过后,我再次问他,他很自然、坚定地说:“现在四点半嘛!”


结语

有时候我们不能埋怨患者不主动不积极,除了心理因素,其实很有可能是认知出现了问题。重视并且知晓认知,加强训练,可以帮助促进运动功能恢复,也可以更好地改善日常活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早日回归社会享受生活。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康复在路上杂志主编:吴毅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