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痛经,它就好像是“大姨妈”的小跟班,伺候不好这“大姨妈”,“大姨妈”就要派她的小跟班来折磨你。所以呀,对于“大姨妈”这个老亲戚,真的是一点都不能马虎对待。很多MM大热天,想吃个雪糕犒赏一下自己吧,想到将要登门拜访的“大姨妈”,咬咬牙,还是算了。绝大部分痛经的MM都不待见这“大姨妈”,但又不得不像老佛爷一样供着它。所谓“痛经虐女千百遍,女待痛经如初恋!”。
什么是痛经呢?
凡在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不适,程度较重以致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者称为痛经。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类。前者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后者系指由于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或宫颈狭窄等所引起的痛经。根据痛经的临床表现,应属于中医的“经行腹痛”范畴。
痛经的发病机制是什么呢?
病因病机:经期受寒饮冷,坐卧湿地,或内伤七情,以致肝郁气滞,冲任受阻或禀赋虚弱,气血不足,胞络失养而发病。
痛经的临床表现及其分型
临床表现:小腹疼痛随月经周期而反复发作,疼痛剧烈者,可见肢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恶心呕吐等,甚至可发生昏厥。
一般情况下,实证可见经前或行经期小腹剧烈疼痛,痛处拒按,可分为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虚证可见行经期或经后小腹或腰骶部绵绵隐痛,痛处喜按,可分为气血亏虚型,肾气亏虚型。
如何缓解痛经呢?
治法:经前理气,经期活血,经后补虚。
取穴:实证:三阴交、中极、十七椎、地机、次髎
虚症:三阴交,足三里、关元
操作方法:
1.艾灸:温和灸法,点燃艾条,距穴位2~3cm处进行悬灸,使局部感觉温热无灼痛,每穴5~10分钟为宜,灸至皮肤红晕为度。
2.若有条件,可通过专业人士针灸治疗,毫针刺,关元、次髎配合施以艾盒灸,留针30分钟。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中极: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上。
十七椎:在腰区,第5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地机:在小腿内侧,阴陵泉下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次髎:在骶部,正对第2骶后孔中。
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关元: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
小贴士
每次行经均出现痛经的患者应于行经前即开始治疗,每天1次,直至行经后为止。针灸对原发性痛经有很好的疗效,不仅止痛,还能改善全身症状,使内分泌系统得到调整。一般连续治疗2~4个周期,即可痊愈。治疗同时,应注意经期卫生。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