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百年流感的启示

作者:薄禄龙    2018-03-31原创标识

收藏

刚过去的这个冬天,是十余年来流感流行最为严重的一次。许多家庭里的孩子和老人,因为免疫力的相对脆弱,都在这一波流感里不慎“中招”。微信朋友圈的那篇题为《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在喜气洋洋的狗年新春将来之际,更像是打破平静湖面的一枚石子,引发了人们的唏嘘,甚至令人寝食难安。


640.webp (4).jpg


1918年,人们第一次领教到流感的死亡威力。整整一百年前,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流感,在10个月内横扫全球,杀死了至少五千万人的生命,成为历史上最惨痛的一次瘟疫。400年前,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也出现过流感大流行,一夜间数十万人染病,造成近6万人死亡。医学缺位的当年,惶恐的市民认为这是上帝的惩罚,将其命名为“Influenza”,意即魔鬼。


时至今日,流感依然是一个非常恐惧的杀手,每年都有许多病人因为流感而离开这个世界。在美国CDC流行性感冒的网页上有一句话,叫做“流感致死统计数据被低估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今年一月,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将《2018,流感之年》作为封面文章,既是对100年前那场流感大流行的回顾,也是对当前人们与流感“对垒”的现状进行梳理。


流感病毒的直径仅为80~120 nm。到底有多大呢?在中世纪,哲学家曾热切讨论过,一个针尖上,到底能够站上多少天使一起跳舞?如果把其中的天使换成流感病毒,那么答案将是2亿多个。


常见的流感病毒,主要有甲、乙、丙型三类,也有称作A、B、C型。乙型流感只在人类中传播,过去认为对人类无害、仅在家禽等传播的甲型流感,近年来也出现了可在人类身上传播的变种,比如2013年爆发的H7N9甲型流感、2009年爆发的H1N1甲型流感。


640.webp (5).jpg


流感并不是普通的感冒。感冒是由鼻病毒引起的,流感则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尽管都是病毒家族的医院,流感病毒可要凶残的多。流感是杀手级的疾病。它的症状与感冒相似,也会引起咳嗽、咳痰等症状,但通常更为严重,更常表现为发热(甚至高热)和全身肌肉酸痛。一般来说,人体的抵抗力可以对付相对温和的鼻病毒,面对流感病毒时却无济于事。


人活一口气。任何身体器官组织所需要的氧气,都得靠肺脏来提供;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也必须通过肺脏来排出。未能诊治或纠正流感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会出现呼吸困难、气喘吁吁加重、全身发热。治疗若不及时,要人命是很有可能的。


640.webp (6).jpg


长久的斗争经验告诉人们,药物、疫苗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防控流感的三大法宝。对付病毒传染性疾病,人们最常想到的是疫苗。事实上,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特异性措施。对免疫力低下的儿童及老年人,在流感高发的季节接种当年最可能流行的流感疫苗,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对付流感的药物,多是抑制病毒某些关键酶的活性,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减轻其对人体的攻击破坏。


日常起居的生活习惯,也非常重要。比如,少去人群密集场所活动,加强居室通风,勤于洗手,加强对衣物消毒,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是应对常见病毒传染性疾病的一般原则。有疑似流感症状的病人,要主动自我隔离,或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作为一名医生,我也有一些个人的看法。在读完《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后,我曾写下这样一段话,不妨当做人生健康路上的参考:

1、认识一些医生朋友,一个也可以。与医生朋友产生连接,能尽早获取一些相对靠谱的建议或警讯。说白了,你的医生朋友,能让你遵嘱赶紧就医。


2、万事都要趁早。早发现、早干预,比症状严重时在心急火燎地求医问药,要重要的多。尽早地去干预,不要怕麻烦,说不定效果完全不一样。


3、储备人生关键知识。判断力不是一朝得来的,要分得清哪些是生命存续、家庭健康、人生圆满的知识,并能切实地运用。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麻醉与科普杂志主编:薄禄龙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