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急诊医生每每在早上经常会遇到一些晨练中出现的急诊病人,大多有低血糖、急性脑血管病(脑梗死或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究其原因,可能是忽略了晨练的一些问题。今天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晨练的新观点。
1.晨练的运动时间应如何选择?
有的人认为早上时间越早,空气越好,因此每天“闻鸡起舞”锻炼身体。其实不然,日出前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少,因为晚上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并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且在低气压或大雾天气时,空气中二氧化碳、可吸入重金属颗粒多散布在近地面的空气层中不能得到有效地散发, 在这种环境中晨炼,时间久了,对身体健康不利。因此人们应该等到太阳出来之后才开始锻炼身体,因为此时绿色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开始升高;其次,随着年龄的增加,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等如影随形,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会刺激血管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同时也会引起血管和气管痉挛,导致心脑血管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慢阻肺急性发作等疾病的发生。因此,外出晨练应该等到温度上升,而且温度开始回升,空气开始对流,空气中近地面的重金属颗粒可以有效地向四周扩散,降低有害物质的浓度,空气质量会好一些。
据最新研究结果中老年人最佳的晨练时段是上午7:00—9:00,等到太阳升出地平线;但是遇到阴雨天气或者寒冷季节一定要减少外出晨练,切要注意保暖。每次晨练的持续时间以30分钟及以上为有效指标;每周的晨练频度以3次/周及以上为有效指标;坚持晨练的时间以6个月及以上为有效指标。
2.晨练的运动方式应如何选择?
运动适合于各个年龄段,但运动方式并不是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适合,运动方式不当非常容易引发意外的发生。中国现在已经步入老龄化的阶段,老年人更应该注意运动方式的选择。中青年人可以选择比如跑步等一些活动量大的运动项目,但是老年人应该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来选择运动方式以及活动量,而且晨练应该循序渐进,慢慢增加活动量,同时晨练前也应该做好准备工作,避免意外的发生。
气功、太极拳可以使人体维持在一个阴阳平衡的状态,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因此,适合各个年龄阶段进行身体锻炼。慢性肺部疾病的人免疫力低下、呼吸功能减退,外出晨练时应该注意保暖,避免去人多的地方,可以做呼吸操、扩胸运动等锻炼,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可以选择在室内进行一定量的身体锻炼即可。慢跑可以增加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控制体重;增加骨密度、延缓骨质疏松。骨质疏松、肥胖脂肪肝的人可以选择慢跑。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的中老年人应尽量避免慢跑,可以选择散步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另外有些活动不便的中老年人,可以没事看看书、打打牌、下下棋,脑力运动也是一种晨练的方式。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促进大脑血液循环,从而避免老年痴呆的发生。
3.晨练的运动量应如何选择?
很多人认为晨练强度越大越好、时间越长越好,应该大汗淋漓,这样才有效果。在这种错误观念指导下,人们片面的刻意追求大运动量,以致一些人运动后出现大汗淋漓、心跳过快、肢体无力、气喘吁吁、严重者还会出现肌溶解、心跳骤停的表现。在《后汉书·华佗传》里就提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意思也就是人们想要运动可以,但不能超过自己的极限,应该量力而行。如果超过自己身体的承受能力,反而会产生不好的身体影响,得不偿失,剧烈运动会加快人体老化,缩短人体寿命;大量活动会增加人体氧耗,增加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而且有骨质疏松的人在大量剧烈活动的时候容易发生骨折。适当的运动量不仅使人们心情愉悦,消除不良情绪;而且可以缓解心理压力。
适宜的锻炼强度标准是:运动后自觉舒适,没有头晕、胸闷等症状为宜;微微汗出;对老年人而言,心率大致控制在170-年龄,如65岁的老年人,他的有氧心率一般控制在170-65=105(次/分钟);一次运动后,经过休息,仍能以较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生活中。
4.运动前后的进食应如何选择?
空腹晨练是个不好的习惯,因为空腹晨练容易引起缺血性疾病,且对原有的心脑血管疾病无疑是雪上加霜,还会引起低血糖。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新陈代谢功能衰退,经过一晚上的睡眠,通过呼吸、皮肤、尿液的消耗,人体水分流失较多,如果起床后得不到适当水分的补充,血液比较粘稠,流动速度较慢,容易引发血栓;且经过一晚上的代谢,机体能量消耗殆尽,若马上进行身体锻炼,流汗会使体内水分继续流失;能量进一步消耗,机体的血糖也会较低,容易出现心慌、头晕、四肢无力、昏厥,以至心律失常。而且不进食情况下进行身体锻炼,机体所需的能量需要靠脂肪分解产生,脂肪分解的过多,游离脂肪酸在体内堆积,就会影响心脏功能,引发心律失常,严重者甚至可导致猝死。
因此人们晨练前应该适当的进食。经过一夜的新陈代谢,机体处在一个相对缺水的状态,清晨清醒后喝一杯温开水,既可以补充缺失的水分,还可以稀释血液,促进血液的运行,使大脑迅速恢复清醒状态,且避免血栓的形成;另外,清晨空腹饮水还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和尿液的形成,从而促进排便和排尿。中老年人晨练前应恰当地进食,进食量以自己不觉得饥饿为准,不能进食的太多。可以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品,如牛奶、面包、麦片等,即可以为身体提供能量,又可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虽然晨练前已经进食,但晨练毕竟是消耗能量的,为了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晨练时还应该在口袋里备一些含糖的食品饼干、面包、糖果或者巧克力,在晨练期间,只要自己觉得有饥饿、感觉异常、心慌、焦虑、软弱无力、出汗等低血糖症状出现,就应该进食一些自己准备的食物来纠正低血糖,以免发生意外。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