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患者如何做一个聪明的医学决策者?

作者:陈全福    2018-03-20原创标识

收藏

我一个患者,因为心悸不适来门诊,当时快到下班时间了,她姗姗来迟,我发现她今天已经在我们医院就诊过了,我就说:“你都看过医生了,就先按照上一个医生的方案先治疗吧。”

她说,我不放心,麻烦你也帮我看一下。

这是一个30岁的女性患者,近期工作忙,导致心悸,偶有失眠,前一个医生已经做了心电图、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除了早搏较多,其他无明显异常。

我看完了前面的资料,她问:“我的诊断是什么?”

前面医生写的很清楚,心律失常、频发室早。”

怎么引起的呢”

目前看与你近期工作等压力导致的植物神经不平衡有关”

不会是其他严重心脏病吗”

根据你的年龄、危险因素评估,严重心脏病的风险不大”

一定是压力导致的植物神经问题吗?”

这个可能性大,你看你的动态心电图提示心率变异性指标中交感神经的指标较高,这个是压力较大的一个测量数据”

.......

这是一个聪明的患者,她通过两个医生的诊断,意见基本一致,于是放心的离开了医院。

信息时代,患者获得医疗信息的难度大幅度降低,年轻一点的患者动辄拿着baidu来的知识考试医生,年纪大的患者也往往说XX教授是怎么说的好像和你说的不一样,面对这些越来越多的信息,患者似乎开始患上了选择困难症。

面对这样的困境,患者把自己培养成医学决策的专家估计不容易,我给出的建议是寻找2-3个医生,如果给出的建议一致,则可靠性较大。

三,在中文语境中是多的意思,如三人成众,接二连三等。

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容易在一些细枝末节上过多费心思,而在重大决策上显得轻率。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菜市场买白菜跟小商小贩一毛钱都计较,但是买股票的时候动辄数万数十万,仅仅是因为隔壁修鞋的说它是一只好股票就买入了。

在患者角度的医疗决策上,我觉得有两个重大事情是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是对于预后产生明显差异的诊疗方案,例如评估肿瘤有无转移,手术还是放疗化疗哪一个效果更好?另一种是为了长远的目标你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例如红酒泡洋葱是不是改善动脉硬化或者改善高脂血症?因为这类方案不会一两天见效,你需要很长时间去坚持,如果没有较为确定的疗效,则坚持的意义就没有了。当然对于后一种,你如果只是想吃一天红酒泡洋葱,就不要大动干戈了,好或者不好都不会有大的影响。


就医助手杂志主编:夏萍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