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女士今年40多岁,她突然得了一种“怪病”,视力突然下降,看东西模模糊糊。更让她害怕的是,左腋窝下及左上臂肘部冒出10多个肿块,鹌鹑蛋大小,人也开始发热,四肢无力,头痛,关节也痛。刘女士跑到多家医院治疗,都无效。其中一家医院淋巴结活检提示“淋巴组织增生,建议进一步检查排除淋巴瘤”。淋巴瘤?这可把她吓得够呛。后来,在医生详问既往史后,被怀疑“怪病”可能与猫有关,建议她住院检查治疗。

原来,刘女士与自己收养的流浪猫玩耍时,手被小猫抓伤,出血了。 当时只做了简单地消毒,看没什么大问题,就没在意了。可过了半个多月,就出现了“怪病”。入院后,医生再次给刘女士做了淋巴结活检,根据病理报告,确实诊断为“猫抓病”。“原来可爱的喵星人竟有这么大危害”她忿忿然。

明确了病因后,接下来的治疗变得简单。用药治疗10天后,刘女士各方面恢复得不错。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猫抓病?
什么是猫抓病
猫抓病是由一种细菌(汉塞巴尔通体)经猫抓、咬后侵入人体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好发于秋、冬季。临床表现多变,但以局部皮损及引流区域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细菌存在于猫的口咽部,跳蚤是猫群的传播媒介。人通过猫的抓伤、咬伤或人与猫密切接触而转移到人体,引起人体感染,但人与人不会相互感染。

猫抓病有何表现
1.皮肤抓痕
被猫抓、咬后局部出现一至数个红斑性丘疹,疼痛不明星,有的丘疹转为水疱或脓疱,少数破皮后就形成新鲜伤口,经过1~3周结痂愈合少数有色素沉着。皮损多见于手、前臂、足、小腿、颜面、眼部等处,部分人觉得症状轻微就不重视。
2.局部淋巴结肿大
抓伤感染后1~2周,淋巴结开始肿大,以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常见。摸着发硬,有痛感,大小约1~8cm(最大约鸡蛋大小),部分淋巴结化脓,偶尔穿破形成窦道或瘘管。肿大淋巴结一般在2~4个月内自行消退,有的需要数月才能消失;邻近甚至全身淋巴结也见肿大。
3.全身症状
大多轻微有发热、疲乏、厌食、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伴体重减轻;头痛、脾肿大、咽喉痛及结膜炎。结膜炎伴耳前淋巴结肿大是猫抓病的重要特征之一。
4.少见表现和并发症
少见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有脑病(指脑炎或脑膜脑炎)慢性严重的脏器损害、关节病等。其他尚有短暂性斑丘疹、多形红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腮腺肿大、多发性血管瘤和内脏紫癜等均属偶见。

猫抓病如何预防
1.定期给宠物预防接种,保持宠物清洁,定期为宠物洗澡。
2.平日注意自我保护,切忌宠物舔触身体伤口处。
3.不要和宠物过分亲密接触,要特别注意与流浪猫保持距离。
4.避免被宠物咬、抓伤,尤其在春季动物发情期和夏天气温高又闷热是时候,尽量少刺激宠物,以免造成不必要伤害,万一不幸被咬、抓伤后,立刻用肥皂水彻底清洗伤口,可涂抹碘伏或酒精消毒,及时上医院注射狂犬疫苗。
5.接触宠物后用洗涤剂和流动水洗手。
6.慢性病者、免疫力低下者、老幼人群均属于高危人群,忌养宠物。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胰腺与脓毒杂志主编:裴红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