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的李晓阳最近两年多了个烦恼,她的“老朋友”经常动不动就爽约,有时候要三四个月才到访一次,每次停留两三天,量也不多,根本谈不上什么规律,什么“约”了。已经结婚的她一方面时不时怀疑难道怀孕了,验孕试纸没少买。一方面又担心,这月经都稀少的可怜,是不是自己已经丧失了“怀孕”能力,卵巢功能衰竭了。
李晓阳也隐约担心着自己身体里其它的变化。体重就是一个大问题,自从25岁参加工作,这体重也随着年龄在几年间持续走高,每年增加七八斤,现在身高160厘米的她,体重已经65公斤,衣服再不能穿那些曲线玲珑的,只能各种宽松版,阵阵休闲风。还有一个现象,也让晓阳心下暗忧,上嘴唇的绒毛多了起来,象小胡子,后背还发出了不少“痘痘”,照着镜子,感觉毛毛也多起来。整体感觉怎么人有点往粗犷发展了。
上个月晓阳参加了年度体检,体检报告拿到后心头又是一紧。原来空腹血糖8.5mmol/L,那个位置标了向上的箭头,难道——“糖尿病”了?眼下的各种“乱”让晓阳很是不安,她内心充满疑惑,这该来的不来,不该“乱”的怎么就“乱”了呢?
晓阳几天后去当地的综合性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医生根据她的情况,进一步进行了葡萄糖耐量、胰岛素水平的检查,也检测了与月经相关的激素,针对卵巢、子宫、肾上腺等器官进行了超声检查。
结果显示晓阳空腹血糖和葡萄糖耐量2小时血糖都增高,胰岛素水平更是高了2倍多;激素水平检测显示睾酮水平较高;超声检查中发现双侧卵巢内有十来个无回声小囊,直径3-5毫米,呈现多囊样改变。
医生告诉晓阳,是一种叫做“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疾病导致她出现了这些变化,下一步要纠正生活方式,也要通过药物改善代谢紊乱和月经周期。
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女性的性腺——卵巢
卵巢
卵巢是女性的性腺,也是女性激素的重要源泉。卵巢的形状是扁扁的椭圆体,左右各一,大小约为3厘米*1.5厘米*1厘米。排卵期和妊娠期,卵巢的体积会变大。
女性的性腺——卵巢
还不是熟女的时候,也就是青春期前,卵巢的表面很光滑;青春期开始后,女性出现排卵,卵巢的表面逐渐凹凸不平;待到绝经后,卵巢逐渐萎缩,变小、变硬。
这样一个过程,恰如女性如花朵般的一生,从“含苞”到开放,从“盛放”到内收,几种状态的变化,是规律,也是经历。
卵巢的功能
卵巢的功能是产生卵子和分泌性腺激素。
卵子的产生
卵泡由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组成,卵子就是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而来的。女孩出生时,卵巢内约有200万个卵泡。但在女性一生中,只有400-500个卵泡能发育成熟。性成熟后,虽然每月有多个卵泡发育,但通常只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排出卵子、形成黄体,等待受孕。
性激素
性激素属于类固醇激素,都是由胆固醇衍变而来。卵巢合成和分泌的性腺激素包括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等。其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是卵巢分泌的最主要的两种性激素。
雌激素
雌激素主要为雌二醇和雌酮,雌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女性生殖系统、乳腺、长骨的生长和第二性征发育,同时也参与脂代谢,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功能,雌激素对骨组织也有直接作用。
孕激素
孕激素中生物活性比较强的是孕酮。孕激素主要作用于子宫、乳腺和大脑。孕激素可以引起子宫内膜分泌期变化,可以刺激乳腺发育,还有致热作用。其中的致热作用,被用来进行测定基础体温,来监测排卵和孕酮作用。
卵巢也可以分泌少量雄激素,包括睾酮、雄烯二酮和脱氢异雄酮。雄激素也是雌孕激素的前身物质,可以转化为雌孕激素,女性体内的雄激素多数情况下作为雌激素的拮抗剂而发挥作用。与雌、孕激素一同协同调控女性性腺活动。
卵巢功能的调节
卵巢主要受下丘脑——垂体的调节和卵巢内部局部因素的调节。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属于经典的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卵巢与下丘脑和垂体之间存在反馈关系。
下丘脑
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可以促进腺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GnRH分泌呈现阵发性脉冲式,这种方式可以维持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下丘脑GnRH的节律性和脉冲性分泌是调节正常性腺功能,促进排卵和维持妊娠所必需的。
垂体
分泌两种促性腺激素
卵泡刺激素(FSH)
黄体生成素(LH)
卵泡刺激素
卵泡刺激素主要促进卵泡发育成熟,促进卵巢中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促进雌二醇的合成和分泌。
黄体生成素
在卵泡期早期,启动卵巢间质细胞及卵泡膜细胞内酶反应,合成雄激素,与FSH协同分泌雌激素。
在卵泡期后期,使颗粒细胞黄素化,并分泌黄体酮。
月经中期,LH突发性分泌促使卵泡排卵。
促进黄体形成和功能维持。
卵巢
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反馈作用,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呈现负反馈(抑制作用)或者正反馈(促进作用)
月经
生育年龄的女性,每个月都会经历一次子宫内膜增厚、血管增生、腺体生长分泌后,子宫内膜再缺血、坏死脱落,伴随出血的过程,呈现周期性变化。这种周期性阴道排血或子宫出血现象,就叫做月经。
月经周期的三个时期
28天月经周期中卵泡的变化
卵泡期
此期,垂体FSH水平增高,促进卵泡生长和发育
优势卵泡经过募集期——选择期——优势卵泡期,从数个初级卵泡中选择1-2个发育呈优势卵泡。
在此过程中,雌激素水平逐渐升高,达到高峰,排卵期前,对垂体产生正反馈作用,促进垂体LH峰值出现和FSH的小高峰,诱发排卵。
排卵期
排卵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第14天左右,在雌激素引起的LH峰值出现和FSH的小高峰后16-24小时,出现排卵。
排卵后期(黄体期)
排卵后,黄体形成。黄体是排卵后,卵泡迅速转变为的腺体样结构,内含丰富的血管。黄体可以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在排卵后7-8天,黄体发育成熟,此时雌孕激素达到最高峰。此后雌孕激素水平逐渐下降。雌孕激素协同对下丘脑有负反馈作用,黄体期垂体分泌的FSH和LH都处于低水平。
如果没有怀孕,排卵后9-10天黄体萎缩,雌孕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坏死脱落,月经来潮。
大约在月经周期的第26天,当性激素下降到较低水平时,垂体分泌的FSH上升,诱发另一批卵泡发育,开始下一个月经周期。
月经周期的各种变化
这张来自于哈里森内科学的图示,详细地阐明了月经周期中的主要变化。
整个月经周期以排卵为界,其前为卵泡期,其后为黄体期,正常的月经周期大约为28天,排卵一般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第14天。
月经周期的变化包括激素水平变化、卵泡变化、子宫内膜变化和体温变化。
激素水平变化
卵泡期促卵泡激素在卵泡期初期水平稍高,可以促进卵泡的募集和选择。
黄体生成素在排卵前出现高峰,促进排卵。根据黄体生成素的这一特点,现在市场上有通过试纸检测尿液中的LH,来预测排卵,在预测时间内帮助受孕的方法。
雌激素在排卵前逐渐升高,形成一个小高峰,在黄体期后期也会出现一个小高峰。
孕激素在排卵后开始升高,黄体期时维持在较高水平。
卵泡变化
在月经周期中,卵泡在卵泡期经过卵泡募集,选择,优势卵泡成熟过程,排卵后形成黄体。
子宫内膜变化
子宫内膜在卵泡期由于雌激素作用,呈现增殖期变化。月经周期的5-7天是增殖早期。
排卵后,在雌孕激素共同作用下,子宫内膜呈现分泌期改变。分泌期时,子宫内膜继续增厚,内膜内部的螺旋小动脉也更加蜷曲。
如果没有怀孕,黄体会退化,雌孕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失去支持,螺旋动脉收缩,内膜失去供血,出现萎缩,进而坏死、脱落,伴随出血。
在卵泡期的第1-4天,为月经期。
体温变化
排卵后,由于孕激素逐渐升高,基础体温升高。根据这一特点,可以通过双相体温,判断有无排卵和何时排卵。
月经的影响因素
月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其它激素与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包括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垂体泌乳素异常都会影响月经周期。
药物影响:避孕药、雄激素类药物、5羟色胺等都会影响性激素,引起月经异常,尤其避孕药物。避孕药物的主要成分就是类固醇类激素,包括雌激素衍生物、黄体酮衍生物(孕酮)和睾酮衍生物,这些性激素会直接影响月经周期。
其它疾病:子宫、卵巢的其它结构异常、炎症、肿瘤等都可以引起月经的变化。一些全身系统性疾病也会间接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而引起月经异常。某些疾病如果影响性腺激素的代谢,也会通过激素失衡影响月经。
情绪、压力等因素也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影响月经。
什么是多囊卵巢综合征
李晓阳的案例就是典型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导致育龄期女性无排卵性不孕的最常见原因。
多囊卵巢综合征由环境和遗传因素相互影响而导致,特征是雄激素过多、月经失调、排卵障碍。这种综合征不仅会影响生殖功能,还可以引起导致代谢失调,包括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异常、心血管疾病危险增加。
总的来说,多囊卵巢综合征会影响体内多个系统,围绕“生殖轴”和“代谢轴”,对女性的健康造成威胁。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目前最为常用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标准是鹿特丹标准,包含以下几项:
(1)稀发排卵或者无排卵。患者可以表现为闭经和月经稀发
闭经指停经时间超过3个以上月经周期或者停经时间超过半年。
月经稀发,指月经周期≥35天+每年≥3个月不排卵。
是否排卵不能仅评月经评判,也会有月经规律但是不排卵的情况出现。
是否排卵可以通过监测基础体温、超声监测和月经后半期孕酮测定等方法明确。
(2)高雄激素临床表现或者高雄激素血症
下面这些症状提示体内雄激素可能增高:
痤疮
多毛,可以出现在上唇、下颌、乳晕、下腹中线等部位,呈现粗硬毛发。
雄激素脱发:这是由于头皮毛囊对雄激素的敏感性增加,导致毛囊微型化,毛干变细,表现为头发稀疏、变薄。
雄激素血症可以通过血液检测总睾酮、游离睾酮水平明确
(3)卵巢多囊样变
超声发现一侧或者双侧卵巢中直径2-9毫米卵泡≥12个,和(或)卵巢体积≥10毫升。这些卵泡都难以发育成优势卵泡,所以造成不排卵。
符合以上3条中的2条可以诊断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排除性诊断疾病,在诊断时需要排除其它可以引起上述症状的相关疾病,包括甲状腺疾病、库欣综合征、分泌雄激素肿瘤、高泌乳素血症、促性腺激素低下、卵巢早衰、非典型肾上腺皮质增生等。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中需要关注“代谢轴”和“生殖轴”,针对每一个个体出现的紊乱予以纠正。
如果暂时没有生育要求
近期目标:
调节月经周期
治疗多毛和痤疮
控制体重
远期目标:
预防糖尿病
保护子宫内膜预防子宫内膜癌
预防心血管疾病
如果有生育要求
纠正代谢异常——观察是否能够自行排卵
不能自行排卵——采用促排卵手段
为了达到治疗目标,需要调整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应用抗雄激素药物改善高雄激素血症。如果患者出现糖代谢、脂代谢紊乱,也需要针对相应紊乱予以治疗。
失约
有一种踏实
因为规律
潮,应时而来
每月,如约而至
为了精准“相遇”
激素们
踏着节奏
激越时奔放
合奏时绵长
如花的岁月
重复着
庄严的仪式
成熟的身体
承担着
期待的孕育
失约
若来自盼望中的受孕
欢喜着
更换了节奏
激素的使命
指向滋养
集结号吹响
为那新的生命
失约
还可能有一千种理由
倦了
恼了
乱了
病了
每一种
都心上烦忧......
莫愁
莫愁
正本清源
码好乱掉的音符
想要那旧时的旋律
需要医生的叮咛和良药
还要你
耐心地
踏上节奏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