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如何做重大医疗决策:前景理论的启示

作者:陈全福    2017-05-09

收藏

每一个患者或家属都有这样的体会,临床医生给你讲了病情之后,告诉要做手术或者进行某项重大治疗措施,你一下子就蒙了,这么重大的决策改如何做出呢?如果做错了,那不是一XX千古恨?哎,难为死宝宝了!

不着急,我们今天就谈谈重大决策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这个方法首先由丹尼尔.卡尼曼提出,他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个理论就是前景理论,该理论是讨论我们在面临重大的风险或收益的时候如何行为才是最理性的,最合乎我们的认知规律的,简单的说,就是下面这个表格:


640.webp (36).jpg


看起来有些抽象,我们以笔者经历的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如何使用前景理论进行重大医疗决策:



患者王XX,男,27岁,因腹痛3日来诊,当时高热,腹肌紧张,呈板状腹,压痛反跳痛明显,CT提示腹腔液性暗区,未见穿孔征象。考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可能,行急诊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腹腔脓性液体约300ml,但仔细寻找未发现明确的化脓灶,考虑患者长期饮酒,不排除自发性腹膜炎可能,在仔细寻找化脓灶未发现后结束手术。


术后前3日病情逐步好转中,第四日病情再次加重,很快出现休克、神志淡漠、少尿、呼吸衰竭等,以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转入ICU,经积极液体复苏等治疗疗效不明显,各器官功能继续恶化,组织院内大会诊讨论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存在问题是目前患者出现严重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第四日白细胞明显升高,6.4*109,病情急剧恶化,说明存在感染,根据现有临床资料,引起脓毒症的最大可能是腹部感染,存在疑问是腹部有感染吗?不支持点:腹腔引流管通畅,液体澄清,无脓性及血性液体引出,腹部肌肉稍紧张,大便无,直肠触诊未查见异常。


根据偏好的四重模式如果采用不改变行为的策略:继续保守治疗,最后患者可能死亡,但与患者病情有关而非后续临床操作导致,可避免后悔效应。


如果采用改变行为的策略:手术开腹探查,可能找到感染灶,清除后则患者可能存活。但也可能仍然找不到感染灶,而重症患者的这次开腹手术造成的应激可能导致病人的进一步打击。


按照前景理论的决策框架,患者存在死亡的风险,属于重大损失,因此决策采用右上象限,因此我们应该选择冒险,改变自己的行为,在本例中就是选择再次手术。


与家属沟通病情后再次进行手术探查,术中发现降结肠存在约10cm的坏死化脓,暂未穿孔,行手术治疗后继续回ICU监护治疗,经在PICCO监护下积极液体复苏、抗生素治疗、呼吸机辅助通气、持续床边血液净化治疗等患者病情改善,返回外科,后痊愈出院。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