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女士,35岁,近4年未曾体检,平常很瘦,1年前感觉肚子有点大,以为自己长胖了,也未重视及检查。半个月前自觉腹部增大明显,还摸起来硬硬的(见图1)
图1:基本相当于怀孕足月大小
图2:(以防引起不适,图片已处理)
于是,到医院检查,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发现子宫长了一个巨大肌瘤约20cm,而且伴变性可能!核磁共振提示右侧肾盂及输卵管均受压积水。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只有67.2g/L。什么概念,相当于体内血液少了将近一半!在积极纠正贫血(输血)后,做了开腹巨大子宫肌瘤切除术,术中剥除的子宫肌瘤重达2.5kg!(见图2)
看到这个病例,可能大家心中会有很多疑问。子宫肌瘤还能长这么大啊?为什么子宫肌瘤还会贫血这么厉害?变性是变癌了吗?子宫肌瘤一定要手术吗?得了子宫肌瘤我还能吃鸡吗?……等等,不要着急,今天,我们来讲讲子宫肌瘤。
为什么会得子宫肌瘤?
目前对于子宫肌瘤确切的病因仍不清楚,但是可以明确的是,子宫肌瘤是一个激素依赖性的疾病。通常情况下,如果绝经,子宫肌瘤也会随着激素水平的下降而萎缩;但是怀孕以后由于高雌孕激素的影响,子宫肌瘤往往会生长的比较快。
子宫肌瘤的高危因素有
年龄>40岁、初潮(第一次来月经)年龄小、未生育、晚育、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雌孕激素补充治疗及子宫肌瘤家族史等。
祖国医学将子宫肌瘤归于“癥瘕”,多由于脏腑失调,气血阻滞,瘀血内结导致,以气滞、血瘀、痰湿及毒热为多见。意思是,子宫肌瘤的形成可能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引起。比较常见的就是跟情绪不良关系密切,所以保持心情愉悦对于预防子宫肌瘤也有一定作用。
为什么得了子宫肌瘤我却不知道?
子宫肌瘤是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发病率高达40%-60%。然而大多数子宫肌瘤患者并没有明显自觉症状,往往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而且“多发性”比“单发”更常见。根据子宫肌瘤生长的部位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将其分为3类(见图3)。
图3
我们把子宫比喻成一个房间,最常见的是肌壁间肌瘤,相当于长在房间的墙壁里,周围被肌层包绕;其次是浆膜下肌瘤,位于子宫表面,向外突出,相当于长在屋顶外面;另外一种就是粘膜下肌瘤,这类肌瘤向宫腔内生长,相当于长在房间里面。
粘膜下肌瘤和体积偏大的肌壁间肌瘤因为突向宫腔或者影响了宫腔的正常结构,扩大了子宫内膜的面积,影响子宫收缩,常出现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甚至继发性贫血的症状;另一方面又有可能因为宫腔变形而导致不孕或者流产。而突向子宫表面的浆膜下肌瘤和肌壁间肌瘤,体积较小时可以没有任何不适症状,仅仅在超声检查下才发现;体积巨大的子宫肌瘤,可能压迫膀胱、直肠等脏器,出现尿频、便秘、腰骶部酸痛等症状。但是,像孙女士这种长到20cm才发现的确属少见。所以,定期体检非常有必要!
子宫肌瘤变性是变癌吗?
肌瘤恶变很罕见,称为“肉瘤变”,发生率0.4%-0.8%,实际发生率更低。子宫肌瘤变性是指子宫肌瘤在生长的过程中,由于营养血供的变化或肌瘤内部细胞的分化,从而引起一系列外观上的改变。最常见的变性有“水肿变性”、“钙化”、“红色变性”、“囊性变”等良性改变。
还有一种特殊的子宫肌瘤类型为脉管内平滑肌瘤,可以在静脉内沿静脉延伸达下腔静脉,甚至到心脏(极少见)。这种情况下的肌瘤虽然还是良性,但是生长方式类似“恶性”,需要尽快手术治疗。当然,到底是良性还是恶性,只有手术摘除后由病理科医生在显微镜下才能做出最后的病理诊断。
子宫肌瘤一定要手术吗?
不是所有的子宫肌瘤手术,一般满足一下几个条件,建议手术治疗:
子宫肌瘤≥5cm,或者合并月经过多或异常出血,甚至导致贫血;或压迫膀胱、直肠出现尿频、便秘等症状
子宫肌瘤短期内迅速生长,或者怀疑恶变可能
粘膜下肌瘤影响生育或导致反复流产
绝经后子宫肌瘤不缩小反而增大(没有雌孕激素相关药物使用情况)
怀疑子宫肌瘤蒂扭转发生急腹症(剧烈腹痛)
子宫肌瘤患者准备怀孕时,若肌瘤>4cm
得了子宫肌瘤还能吃鸡、豆制品吗?
正逢春节,宴席上少不了的一道美味佳肴——鸡。相信很多人对于子宫肌瘤能不能吃鸡有疑惑,认为鸡都是吃激素长大的,担心吃鸡会使子宫肌瘤长的更快或者复发。事实上,在肉鸡饲料中添加激素,并非许多人想象中的行业常规,而是不折不扣的违法行为!而且,肉鸡本来就是敏感脆弱、容易死亡的动物,乙烯雌酚等激素物质喂养下,很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更不用提激素价格贵,饲喂、注射等操作麻烦。相反,鸡肉属于高蛋白、营养丰富的食物,我觉得适量食用是没有问题的,特别是土鸡。
另外是豆制品,豆制品中像黄豆、豆浆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和以黄酮类为配基的糖苷,这类物质的化学结构与雌激素相似,在体内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后有弱的抗雌激素作用,还可以促进性激素结合蛋白的合成,降低体内游离雌激素水平。所以说,合理食用豆制品还可以降低患子宫肌瘤的风险!
但是,含有雌激素的补品,如蜂王浆、雪蛤、燕窝和胎盘制品,还是需要远离的!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