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里的ECMO是什么?

作者:王学敏    2018-02-17原创标识

收藏

最近网上有篇帖子特别火,《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以下简称《流感》),讲述一个家庭在老人得了流感住院到最终死亡期间的遭遇。文中谈到了一个叫ECMO的机器,引起不少人的好奇。


ECMO


ECMO是“体外膜肺氧合”的英文缩写,就是用机器替代患者的肺脏和心脏功能。


很多人可能知道“体外循环”,做心脏手术时经常需要使用。ECMO可以简单理解为在手术室外使用的体外循环机器。但是要达到这个目的十分不易,第一台体外循环手术1953年就完成了,那时人们就设想发明一台可以在手术室外使用的ECMO机器,但是直到1972年才成功开展了第一例ECMO。主要原因是患者需要ECMO机器支持的时间往往比较长,而制造供ECMO使用的氧合器非常困难,它必须能长时间工作满足气体交换需要,不易生成血栓或者发生渗漏,不能破坏血细胞。事实上ECMO支持理论和制造材料的成熟也只是近二十年的事情。


640.webp.jpg

(图1)


其实ECMO机器并不复杂,它是一个让血液在密封管路中运转的设备(图1)。从《流感》一文我们得到印象,使用ECMO很贵,其实就是贵在它的一次性使用的密封管路上,而这套管路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氧合器(图2)。图2所示就是一个在运行中的氧合器,它的功能就是让血液和气体在氧合器中不同的管路里运行,隔着膜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这个听起来是不是很像肺的功能?对,它就是一个人工肺。我们自己的肺脏可以安安全全使用几十年,而这个人工的“肺”可能使用几个小时性能就会下降,现在最新技术生产的氧合器已经可以连续使用几十天了,正是制造工艺的突破才使得ECMO在临床上使用越来越广泛。


640.webp (1).jpg

(图2)


由于制造要求高,所以一套ECMO管路价格昂贵。此外我们还需要两套穿刺管,分别穿刺静脉或者动脉,将体内的血引入管道,经过氧合后,再泵回体内。


可能大家听了觉得ECMO技术好像也不是太复杂,怎么每天还有那么大的开销呢?


那我们说得再详细点。进行ECMO除了机器和耗材以外,首先要培训一支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团队成员需要系统学习ECMO相关理论,并进行大量的模拟操作练习,这个过程往往需要数月乃至数年时间。在ECMO建立过程中,可能还需要心外科医生甚至体外循环医师来帮忙;ECMO建立后医生需要通过监测大量指标,调节好血流量;监测血气,将机体酸碱平衡、氧和二氧化碳分压稳定在合适水平;将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维持在必要水平以上;每隔几小时就要测定凝血功能,将其控制在需要的水平;维持适当的体温;调节合适的呼吸机参数;这些还只是基础工作,团队成员还要密切监视、调节整个机器系统,随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和故障。在ECMO期间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比如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医生要密切监视,随时准备跟各种并发症作斗争。在ECMO期间需要多种监护设备,做大量化验,使用很多药物,同时还要经常补充血制品。这些措施每天都会产生高昂的医疗费用。


640.webp (2).jpg

(图3


还要说明一点,ECMO也并非如《流感》文中描述的那么可怕、痛苦,某些情况下它救治患者还是很有效的。其实ECMO有点像肾衰患者做血液透析,它运行过程中并不会给患者带来太多痛苦,但是因为需要用到ECMO的患者其自身疾病往往比较严重,原发疾病往往给病人带来很大的不适和痛苦。对于一些符合条件的ECMO患者,医生甚至可以拔掉气管插管,让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做ECMO(图3)。对于原发病带来的不适,医生也会使用止痛和镇静药物让患者安安静静渡过这段时间,家属和患者不必对ECMO技术产生不必要的恐惧心理。


640.webp (3).jpg

(图4)


《流感》一文还有一个小细节,家属最后打算把患者运回老家,向医院借用ECMO设备。其实对于这名患者回家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ECMO技术太复杂,普通的救护车是无法满足转运需要的。对于需要转运的ECMO病人,需要有着丰富转运经验并且配备了专业转运设备的团队来进行(图4)。短途可以靠特殊改装的救护车,长途则需要使用专用飞机等交通工具了。在病房里进行ECMO已然不易,要进行ECMO患者的转运,难度和风险更要加倍。


ECMO代表着一家医院、一个地区危重患者救治的最高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ECMO将变得越来越安全,耗材的价格也可能逐渐降低。但是对于这项高消耗高风险的昂贵医疗技术,一定要严格掌握指征。对于那些成功概率不大的病例,在目前医疗资源紧缺的条件下,使用这项技术应该十分谨慎。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神秘的ICU杂志主编:王学敏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