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肾病患者更要护心

作者:何立群    2017-12-25原创标识

收藏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近30年多来慢性肾脏病(CKD)已经成为一个威胁全世界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心血管疾病(CVD)是CKD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约占终末期肾衰竭(ESRD)患者的50%,是普通人群的10~20倍。CVD在CKD的早期已存在,发生率随肾功能进展增加,至ESRD达最高峰,蛋白尿与GFR降低是心血管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CKD各阶段均可发生CVD。美国的一项关于112万非住院患者调查中显示CDK5期(GFR<15ml/min/1.73m2)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比是CKD2期以前(GFR>60ml/min/1.73m2)患者的3.4倍。


640.webp (3).jpg


随着慢性肾脏病的不断发展,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大大增加。血肌酐出现异常升高的慢性肾脏病病人中有并发心血管疾病比例增加,而尿毒症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是普通人群的30倍左右。因此预防和治疗肾脏病并发心脏病显得尤为重要。


为什么慢性肾脏病病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大大增加?如何预防?主要原因就在于慢性肾病病人除了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肥胖、吸烟等这些大家早已熟悉的心血管病传统的危险因素外,还存在着一些慢性肾病患者特有的危险因素,如肾脏病患者对水和钠的清除减少,造成水分蓄积,加重心脏负担和血压升高;体内毒素大量蓄积也会直接损害心脏功能,同时加速动脉硬化。由于上述“双重危险因素”,使得这些病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更为复杂和艰巨。所以既要克服传统的危险因素,又去除慢性肾病相关的危险加重因素,才能避免或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控制高血压要达标


高血压对肾脏有何危害?慢性肾病病人常常存在高血压,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引起全身的小动脉硬化,从而导致心、脑、肾、眼等多个器官的损害,严重者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心力衰竭、脑梗塞等)、肾小动脉硬化(晚期为尿毒症)及眼底病变(重者失明)等。


如何预防?高血压肾损害患者,早期可无症状,以后逐渐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夜尿增多等症状,中晚期阶段则可出现蛋白尿增多、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因此,高血压的患者除应定期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以外,还应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及b2微球蛋白等项,以早期发现肾脏损害。


预防高血压肾损害,最重要的是有效控制血压(一般应低于130/80mmHg),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损害的发生。应积极改善饮食习惯,尤其应限制盐的摄入,并在医师的指导下积极、合理地应用降压药物,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a受体阻滞剂等。


了解心脏病和肾脏病的饮食禁忌


有患者说自己既有心脏病,又有肾病。肾病大夫让他多喝水,能促进新陈代谢,对病情有帮助,可心脏科的医生却说,多喝水对心脏不好。患者可糊涂了,不知道怎么做才正确了。所以我们要了解一些饮食的禁忌,对疾病防治大有帮助。


 在肾功能正常时多喝水对肾脏好,这毋庸置疑。因为肾脏主要的功能之一是促进排泄,水喝少了,毒素不容易被排除。喝水太多,那么它就会容易增加这个心脏的负担,就会引起心脏的功能的减退,但在心脏功能正常时勿用多虑,可适当的多喝水是有好处的,多喝水可使血液稀释一些,黏稠度会下降一些,这样就不容易形成血栓。但注意要少量多次。每次不超过200毫升,一天多喝几回,这样既对肾病有好处,又能疏通血管,缓解血栓。


 适当摄入蛋白质,如果摄入蛋白质过多,会加重肾脏负担,使病情恶化。因为他们每天摄取的蛋白质总量是有限的,如大鱼大肉或海鲜之品里,都含有蛋白质,很容易超标,所以,尽量搭配些蔬菜水果。鸡蛋中的蛋白部分所含的蛋白质,只要控制好量,一次吃的量不超过75克,也就是一个鸡蛋,是安全的。其实很多的食物并不是不能吃,而是我们没有掌握合适的量。一味地忌吃、不吃,这样只会适得其反,造成营养不均衡,心肾器官功能下降。所以,科学的合理的食用才是最好的方法。


高血钾忌食木耳等含有微量元素钾多的食物, 如果您一天的尿量少,像含钾高的香蕉、香菇、紫菜、海带等食物都慎用,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进行饮食控制。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生“肾”不息杂志主编:何立群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