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是胃痛?还是胰腺疼痛?教你不再傻傻分不清楚

作者:时雨    2025-10-24原创标识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5740 篇文章


“医生,我昨晚吃了火锅,凌晨突然胃痛,痛到直打滚,还吐了两次,以为喝杯温水能缓解,结果越痛越厉害……”急诊室里,45岁的张先生蜷缩着身子,脸色苍白。可检查结果却让他意外——不是胃炎,而是急性胰腺炎!



1.png



“哎呀,胃好痛!”——这可能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日常。吃撑了、饿着了、压力大了,第一反应往往都是“胃不舒服”。但您可曾想过,这个躲在左上腹的“沉默邻居”——胰腺,一旦闹起脾气来,其疼痛感与胃痛极其相似,延误诊治可能引发休克、器官衰竭。


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疼痛侦探”,教您如何分辨这两个“邻居”发出的危险信号。


问题 1:怎么通过“痛在哪里”区分呢?


答:上腹痛先看位置,看“首发位置”和“是否扩散到背部”,这是最直观的判断点。


胃痛:多在“心窝下偏左”,位置固定。比如吃多了、吃辣了,疼痛集中在胸骨剑突下方(心窝)偏左的小区域,按压这里痛感会加重,其他部位按压变化不大,不会扩散到背部。


胰腺痛:多在“上腹部正中或偏左”,但一定会扩散到腰背部。疼痛从肚子中间蔓延到后背,弯腰、弓身子时能稍微缓解,平躺时更痛,这是胰腺痛的典型表现——因为胰腺藏在胃后方,疼痛会顺着神经放射到背部。


问题 2:怎么通过“痛的性质”区分?


答:疼痛的“感觉”不一样,看“是隐痛还是剧痛”、“会不会持续加重”。


胃痛:多是“温和痛”,和饮食相关。比如“空腹隐痛”、饭后“饱胀痛”,痛感不会突然加剧,休息、进食后会缓解,呕吐后通常会舒服一些。


胰腺痛:多是“剧烈痛”,来势汹汹。像“刀割”、“绞痛”,突然发作且持续加重,痛到冒冷汗、蜷缩在地,呕吐后痛感也不会减轻——这是和胃痛最核心的区别,因为胰腺炎症会刺激周围神经,呕吐无法缓解炎症本身。


问题 3:除了疼痛本身,还有哪些“伴随症状”能帮我们进一步判断?


答:胰腺痛常伴随“危险信号”,胃痛很少有这些表现。


胃痛常见表现:可能伴有反酸、嗳气、恶心、食欲不振等。


胰腺疼痛的信号:多有低烧(37.5-38℃),严重时高烧;尿色变深(浓茶色)、大便变浅(陶土色);严重时发黄(黄疸);完全没食欲,看到食物就恶心。


问题 4:哪些人属于“胰腺疼痛高危人群”?


答:有这些情况的人,出现上腹痛时要格外警惕:


1)长期喝酒、经常暴饮暴食的人(酒精和过量脂肪会直接刺激胰腺);


2)有胆结石、高血脂的人(结石可能堵塞胰腺导管,高血脂会增加胰腺负担);


3)有胰腺炎病史的人(复发风险比普通人的3倍)。


这类人群如果突发上腹痛,别先想着“忍一忍”,也别自行吃胃药,第一时间去医院才是最安全的。


问题 5:出现上腹痛,该怎么正确处理?


答:记住“3不做+2必做”,关键时刻能救命。


1)3不做

①不自行吃止痛药(布洛芬、阿司匹林等会掩盖胰腺痛,还可能刺激胃黏膜);


②不硬扛(胰腺痛不会自行缓解,硬扛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③不盲目催吐(胰腺痛时催吐会加重胰腺负担,反而让疼痛加剧)。


2)2必做

①立刻停止进食进水(无论是胃痛还是胰腺痛,暂时空腹能减少器官负担,避免症状加重);


②出现这些情况立刻就医:

疼痛剧烈到无法忍受,或伴随意识模糊、出冷汗;

痛的时候发烧、尿色变深、皮肤发黄;

胃痛持续超过2天没缓解,或反复发作。


医生会通过“血液检查”(查淀粉酶、脂肪酶,胰腺问题时这两项指标会明显升高)、“腹部 CT”等快速确诊,早干预早恢复。


最后想提醒大家


上腹痛不是“小毛病”,尤其是那些“和平时胃痛不一样”的疼痛——更剧烈、会扩散、伴随发烧或尿色变化,别再默认是“老胃病”。身体发出的每一个疼痛信号,都是在提醒我们“该关注它了”,及时分辨、正确处理,才是对健康最负责的态度。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指导:急诊科 裴红红 主任医师

撰写:急诊科 时雨 主管护师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胰腺与脓毒杂志主编:裴红红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