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5738 篇文章
秋风送爽,又到了品尝大闸蟹的黄金季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肾脏病和痛风患者该如何科学、安全地享用这道秋季美味。 一、为什么要格外谨慎? 螃蟹属于高蛋白、高嘌呤食物。根据最新版《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第6版),每100g蟹肉含蛋白质11.6g,脂肪1.2g,胆固醇65mg,钙231mg,磷159mg,钾214mg,钠270.0mg,另外每100克蟹肉中含嘌呤约81.6mg,但诱人的蟹黄却是隐藏的“嘌呤炸弹”含量超过150mg,已跨入高嘌呤食物行列。 二、不同人群的食用建议 1. 慢性肾病患者 肾功能受损时,排泄蛋白质代谢产物和嘌呤的能力下降,轻度肾功能不全者可少量品尝,并且要避免蟹黄和蟹膏,且每周不超过1次;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未透析者建议尽量避免食用,因为此时患者对水、电解质和代谢废物的排泄能力明显下降,螃蟹富含蛋白质、钾、磷等,食用后代谢产生的肌酐、尿素氮、血磷、血钾等难以排泄。如特别想品尝,限于少量蟹肉,且需减少当日其他蛋白质摄入。 透析者仅在透析后或透析间期可少量食用蟹肉 ,因为螃蟹富含脂肪,透析前食用会增加透析中管路凝血的风险。若同时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或者血钾、血磷控制不稳定者不建议食用。 2. 痛风患者 痛风患者要注意控制嘌呤食物的摄入,控制蛋白质食物的摄入,蛋白质入量每日要小于1.0克每公斤体重,可食用奶、蛋、面,米等,多食蔬菜和水果,增加体内碱储量,防止尿酸结晶形成,增加尿酸的排泄量,防止尿结石形成或促进已形成的结石溶解。 高嘌呤饮食可直接导致血尿酸升高,诱发痛风发作。因此急性发作期绝对禁止食用螃蟹,而缓解期也需避免食用蟹黄和蟹膏(嘌呤含量最高)。而对于合并高血脂、高血压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痛风患者,尽量不食用。 三、安全食用“五原则” 1.选着吃 选择新鲜、优质的螃蟹,死蟹绝对不可食用 2.少吃 严格控制食用量,“尝味即可”是最安全的原则 3.搭配吃 搭配大量蔬菜(尤其是碱性蔬菜如西兰花、黄瓜);避免同时饮用啤酒、甜饮料(会显著增加尿酸生成);可适量饮用白开水或苏打水(促进尿酸排泄) 4.避开高嘌呤部位 蟹黄、蟹膏的嘌呤含量是蟹肉的数倍,应尽量避免 5.平衡吃 食用螃蟹当日,应相应减少其他高蛋白食物(肉类、海鲜、豆制品)的摄入量 四、出现这些情况要警惕 食用螃蟹后若出现以下症状,请及时就医: ①关节红、肿、热、痛(可能痛风发作) ②尿量减少、身体浮肿(可能肾功能受损) ③恶心、呕吐、极度疲劳(可能电解质紊乱) 五、总结 美味固然诱人,但健康更为重要。对于肾脏病、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浅尝辄止”是最明智的选择。在这个蟹肥菊黄的季节,希望各位患者能够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既享受美食带来的愉悦,又不给身体增加负担。 祝大家度过一个健康、愉快的秋天! 【温馨提示】 本文仅为科普指导,具体饮食安排请遵循医嘱。 撰文:王培基 2024级博士 指导:龚学忠 教授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补肾养身杂志主编:龚学忠
发表评论

收藏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