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5737 篇文章
“医生,我脖子上突然摸到个小疙瘩,不痛不痒的...这会不会是肿瘤啊?” “腰上这个包块,好几年了,最近好像大了点,要紧吗?” 皮肤上长出不明肿物,常常让人担心不已。很多人会问:“这是什么?严重吗?需要切除吗?”其实,皮肤肿物种类繁多,有些是良性的,无需过分担忧;有些可能是恶性的,需要尽早诊治。作为一名烧伤整形科医生,在门诊几乎每天都会遇到因为皮下肿物前来咨询的患者。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体表肿物那些事儿,学会如何与它们和平共处,或何时该果断“清退”。 一、 常见皮肤肿物 先认识几种最常见的体表肿物 01 皮脂腺囊肿(表皮样囊肿) 特点 圆形隆起,表面光滑,触之有弹性。特征性表现为中央常有一小黑点。与皮肤粘连,但基底可推动。通常无痛,感染时会红肿胀痛。 常见部位 面颈部、耳后、背部及胸前等皮脂腺丰富的区域。 是否需要处理 属良性病变,不必恐慌。若影响美观、反复感染或短期内增大,建议手术切除。关键在于完整切除囊壁,否则易复发。切勿自行挤压。 02 脂肪瘤 脂肪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由成熟脂肪细胞组成,通常生长缓慢,质地柔软,通常是单发,但也可能“到处都是”。脂肪瘤大小不一,从几毫米到十几厘米不等,边界清晰,活动性好。 特点 柔软、可推动、边界清晰,大小不等,通常无痛。 常见部位 背部、颈部、手臂等。 是否需要处理 良性,不必恐慌。若生长较快、影响美观或引起不适,可考虑手术切除。 03 纤维瘤 神经纤维瘤是起源于神经鞘细胞的良性肿瘤,常与神经纤维瘤病(NF1)相关,单发性神经纤维瘤也可发生。常见于年轻人和中年人,病变可发生在皮肤或深部组织。 特点 质地坚实或有弹性,呈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晰,可活动,生长缓慢,通常无痛。 常见部位 可发生于全身各处,常见于四肢、躯干等部位。 是否需要处理 属良性肿瘤,一般无需过度担心。若瘤体持续增大、位于关节处影响活动、或引起疼痛及压迫症状,可考虑手术切除。 04 腱鞘囊肿 特点 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有囊性感,与皮肤无粘连,但基底活动度较差。部分囊肿质地可变硬。囊肿大小可能随时间变化,有时可自行消退。 常见部位 最常见于手腕、手背部位,其次可见于足背、膝关节周围等关节或腱鞘附近。 是否需要处理 属良性病变,不必恐慌。若囊肿较小且无不适,可先行观察。若囊肿持续增大、引起疼痛、麻木或影响关节活动,可考虑穿刺抽液或手术切除。 05 黑色素瘤 特征 可能是黑痣恶变而来。请牢记国际通用的 “ABCDE”自查法则: A:不对称。一半与另一半看起来不对称。 B:边界不规则。边缘模糊、呈锯齿状或地图状。 C:颜色不均匀。深浅不一,混有棕、黑、蓝、红、白等颜色。 D:直径。 直径>6mm。 E:演变。 痣在短期内迅速变大、隆起、或出现破溃出血。 06 血管瘤 血管瘤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或畸形,多见于婴幼儿(称为婴幼儿血管瘤)或成人(常见如樱桃状血管瘤)。婴幼儿血管瘤多在出生后数周出现,女性发病率略高;成人血管瘤则常见于老年人,与皮肤老化相关。血管瘤可分为毛细血管瘤、 cavernous(海绵状)血管瘤和混合型,常见于头颈部、躯干或四肢。 特点 早期表现为鲜红色或紫红色斑点,逐渐隆起形成肿块,质地柔软,按压可部分消退。 常见部位 常见于躯干及面部。 是否需要处理 一般无明显症状,但若位于功能区域(如眼睑、口唇),可能影响视力或进食,若病变位于面部影响美观,则需尽早干预。 二、 发现肿物怎么办?烧伤整形科医生的三步行动指南 01 第一步:绝对禁止“手动模式” 严禁挤压、掐捏、用针挑! 这可能导致感染扩散、囊肿破裂引起更严重的炎症,甚至刺激肿瘤细胞加速转移。 02 第二步:建立“肿物观察日记” 在就医前,可以自己记录:大小(可用尺量)、硬度、活动度、颜色、有无疼痛、生长速度。 03 第三步:寻求专业帮助,选对科室 当出现大小短期内变化快、颜色形状异常、破溃不愈、伴有疼痛或单纯影响美观时,请及时就医。 三、为什么推荐看烧伤整形科? 对于体表肿物,我们追求的不仅是 “切得干净” ,更是 “缝得漂亮”。我们擅长沿皮肤天然纹路设计切口,使用比头发丝还细的缝合线,最大限度减少疤痕,保留功能和外观。 结语 皮肤肿物的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多样,其良恶性差异显著。准确的诊断和规范化治疗必须依赖于专业医生的临床评估及相关辅助检查。若您发现体表出现不明肿物——无论表现为无症状的小包块、快速增大的包块,还是伴有疼痛、颜色变化的病变——均建议尽早就诊。皮肤肿物的早期识别与及时干预,是改善预后及保障健康的关键! 作者:上海电力医院 郭瑜峰 主任医师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降电伏虎杂志主编:郭瑜峰
发表评论

收藏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