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腰痛的“元凶”之一:揭秘腰椎第三横突综合征的前世今生

作者:虞陆超    2025-10-16原创标识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5715 篇文章

在形形色色的腰痛疾病中,有一个名字听起来颇为专业甚至有些拗口的诊断——腰椎第三横突综合征。它不像“腰椎间盘突出症”那样家喻户晓,却是临床上导致慢性腰痛极为常见的一个“隐形杀手”。今天,就让我们一同穿越时空,揭开这个疾病的前世今生,看清它的真面目。


前世:解剖学上的“先天不足”与临床的发现


要理解这个病,我们必须先从腰椎的解剖结构说起。


我们的腰椎共有5节,每一节椎骨都像一个积木,后方有一个叫做“横突”的骨性突起。这些横突是肌肉和韧带附着的重要“锚点”。其中,第三腰椎(L3)处于腰椎生理前凸的顶点,是腰段脊柱活动的枢纽,承受的应力和负荷最大。


1.png



而L3的横突,在五个兄弟中显得尤为“特立独行”:它通常最长、最宽,也最向外伸展。这种独特的解剖结构,本是进化为增强腰部稳定性和肌肉附着力而设,却也因此埋下了“祸根”。


肌肉的“风暴眼”

强大的腰方肌、竖脊肌、腰大肌等核心肌肉都附着在L3横突上。当腰部进行屈伸、侧弯、旋转等活动时,L3横突就像帆船上受力最大的那根桅杆,承受着巨大的牵拉力量。


韧带的“薄弱点”

横突间韧带连接着各个横突,但过长的L3横突使得这些韧带更容易在反复牵拉下产生劳损和微小撕裂。


神经的“险峻地”

从腰丛发出的神经(如股外侧皮神经等)会从L3横突前方或尖端附近穿过,这个“狭窄”的通道使得神经容易受到发炎、水肿软组织的卡压。


2.png


这个基于解剖的“先天不足”,早在20世纪中叶就被医学家们所关注。1957年,医生们首次系统地描述了因L3横突尖端压痛并放射至臀部和下肢的病例,并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综合征提出。从此,这个因结构特殊性而引发的力学性疾病,正式进入了医学界的视野。


今生:现代生活方式的“催化剂”与精准诊断


如果说“前世”的L3横突是埋下的“种子”,那么“今生”我们的生活方式则是催生它发芽的“温床”。


01

谁是高危人群?



久坐族

办公室白领、司机等长期保持坐姿,腰肌持续处于紧张状态,血液循环不畅,极易在L3横突附着点产生无菌性炎症。


3.png


体力劳动者

频繁弯腰、扭转的重体力工作,使L3横突承受的拉力远超负荷,导致肌肉、韧带反复损伤。


4.png


姿势不良者

“葛优躺”、弯腰驼背等不良姿势,打破了腰部正常的力学平衡,进一步加重了L3横突的负担。


急性扭伤未愈者

一次急性的腰扭伤若处理不当,局部软组织的瘢痕粘连可能成为慢性疼痛的根源。


02

如何识别它?——诊断的“火眼金睛”


腰椎第三横突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体检为主,影像学为辅”的原则。


典型症状:

腰痛

多为慢性、持续性钝痛,也可呈酸胀感。疼痛位置较深,局限于腰部一侧或两侧。


放射痛

疼痛可向臀部、腹股沟区、大腿前方及外侧放射,但通常不过膝关节,这是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可到小腿足部)的一个重要区别点。


活动加重

久坐、久站、弯腰、翻身时疼痛加剧,轻微活动后可能有所缓解,但过度活动又会加重。


关键体征——“金标准”:

压痛点

医生在体检时,会在您腰部一侧或两侧找到一个非常局限、尖锐的压痛点,位置正好对应L3横突的尖端。按压这个点时,不仅能复现您的腰痛,还可能诱发向下肢的放射痛。这个体征是诊断该病最具特异性的指标。


影像学检查:

X光片

可以清晰地显示L3横突是否过长、过大或存在不对称,为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


B超

高频超声可以实时观察横突尖端的软组织,发现肌腱端的炎症、水肿或钙化。


诊断性治疗

最具决定性的诊断方法之一是“诊断性封闭治疗”。医生在压痛点精准注射少量麻药和激素混合液。如果注射后疼痛立刻显著缓解甚至消失,则基本可以确诊。


治疗:从“被动休息”到“主动康复”的现代理念


治疗腰椎第三横突综合征,绝非简单的“躺平休息”,而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过程。


01

急性期治疗:控制炎症,打破恶性循环



休息与制动

避免一切会引起疼痛的动作,给受损组织修复的时间。


药物治疗

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来消炎镇痛。


物理治疗

冰敷(急性期)、超声波、冲击波等有助于减轻炎症和促进修复。


针刀/封闭治疗

这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小针刀可以松解粘连的软组织;封闭注射(局部注射)则能快速消除局部无菌性炎症,迅速缓解疼痛。


02

缓解期与康复期:核心在于“治本”



核心肌群训练

这是治疗的重中之重!强大的核心肌肉(如腹横肌、多裂肌)好比一个天然的“腰部护具”,能有效分担L3横突承受的应力。平板支撑、小燕飞等动作都是很好的选择,但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手法治疗

专业的康复治疗师通过松解紧张的腰肌、调整腰椎小关节错位,恢复腰部的力学平衡。


纠正不良姿势

学习并保持正确的坐、站、弯腰姿势,从源头上减少对腰部的伤害。


生活方式调整

避免久坐,定时起身活动;控制体重;睡硬板床等。


03

手术治疗


绝大多数患者通过保守治疗都能获得良好效果。仅在极少数症状严重、反复发作、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才会考虑手术,如“第三腰椎横突尖端切除术”或“软组织松解术”,以解除对神经的卡压。


未来:预防胜于治疗


回顾腰椎第三横突综合征的“前世今生”,我们看到了一条清晰的逻辑链:独特的解剖结构是基础,不良的力学负荷是诱因,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和神经刺激是结果。


它的“今生”与我们的现代生活方式紧密相连,这也提醒我们,对待腰痛,不应只停留在“痛了才治”的阶段。加强核心力量、保持正确姿势、养成科学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才是让这个隐藏在腰椎深处的“麻烦制造者”永远沉寂的最好方法。


希望这篇科普能让您对腰椎第三横突综合征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认识,从而能更科学地关爱自己的腰部健康。


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

骨科 虞陆超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腰健颈康杂志主编:虞陆超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