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5705 篇文章
秋分,作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重要节点,《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时,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自然界中阴阳之气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有着“平分秋色”的意思,所以叫“秋分”。秋分过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天气由温转凉,昼夜温差加大,人体阳气由夏季的向外宣发转为向内收敛,出现阳气减弱、阴气增强的趋势,此时作为生育期女性养生要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尤其注重平补气津,为孕育新生命打下坚实基础的最佳时期。此时,应注重内外兼修,通过合理的饮食、作息、运动及情志调节,促进身体的和谐统一。 起居有常,早卧早起 秋分后,随着天气转凉,早晚温差加大,备孕夫妻应遵循“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古训。早睡有助于养阴蓄精,早起则能舒发肺气,使人体阳气得以顺畅流通。建议晚上9点至10点入睡,早晨5点至6点起床,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提升身体免疫力,为备孕创造良好的生理条件。 着装保暖,护阳固本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分开始天气转凉。俗话说“春捂秋冻”,到了秋季,我们不要捂得太过严实。初秋一般还是带点温热之性的,寒邪较少。穿衣要选适宜的厚度,不能因为怕受凉就穿得很多,其实这个时候温度还是比较高的,如果穿多了,反而更容易受热,出现感冒的症状。秋分之后气温明显下降,注意身体三个地方不能冻,不能冻头、不能冻肚脐、不能冻脚。因此春捂秋冻也要根据每个人体质和气温的变化辨证看待,不能一概而论。这时候可以再适当增加一些衣服。外出时最好戴帽子,洗头时用水要比平时热一点。脾胃虚弱,怕冷、易腹泻的人,可以采取经常在肚脐热敷的方法,驱寒助阳。经常用艾叶水泡脚可以温阳散寒,改善四肢冰凉的现象。 饮食调养:平衡五味,润燥同时不忘健脾 秋分以后空气中的水分随着阳气的收敛,也是下沉的状态,所以空气变得比较干燥。秋分之前,尚有暑湿余气,外界邪气多为温燥。秋分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凉爽的季节,随着阵阵秋风袭来,寒凉渐重,多为凉燥。秋分属秋,五脏归属于“肺”,肺主皮毛,肺开窍于鼻,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肺部相关的器官最容易受到秋燥的影响。一般表现为皮肤干、眼干、鼻干、咽干的这种黏膜干,有的人可能还会出现便秘的一些表现。 秋分之时可多食用一些具有滋阴润燥、养肺益肾功效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百合、银耳、麦冬等。同时,适量增加五谷杂粮的摄入,特别是小米等富含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生育能力。中医认为脾能生肺,所以我们多吃一些莲藕、山药等健脾的食药同源的食材,可以间接性滋阴润肺。本身脾胃虚弱、经常腹泻的人,也别贪食西瓜、冷饮、螃蟹等寒凉之物。此外,针对秋季易发的肠胃问题,备孕夫妻应避免过食生冷寒凉之物,保持饮食均衡,保护脾胃功能。 药膳推荐 百合银耳雪梨羹 取鲜百合30克、银耳15克、雪梨1个、冰糖适量。银耳提前泡发,雪梨去皮切块,与百合共煮至软糯。此方中,百合清心润肺,银耳滋阴生津,雪梨清热化痰,最宜缓解秋燥引起的咽喉不适、皮肤干燥等症状,每周可食用2-3次。 斛麦黄精老鸭汤 石斛10克、麦冬15克、黄精15克、白术15克、水鸭半只。老鸭焯水后与药材同炖2小时。石斛滋阴清热,麦冬润肺生津,黄精能补气养阴,健脾润肺又能补肾能缓解秋燥引起的口干咽燥,白术健脾益气,水鸭滋阴养胃,利水消肿,适合阴虚体质的备孕夫妻服用,每周可食用1-2次。 参芪归杞炖乌鸡 黄芪20克、党参15克、当归15克、枸杞10克、乌鸡一只。鸡肉焯水后与药材同炖。黄芪补气固表,党参健脾益肺,当归补血活血,枸杞滋补肝肾。对于子宫内膜薄气血虚弱的备孕小姐姐经后开始服用,每周可食用1-2次。 作息调整:遵循日夜平分的自然规律 秋天属于收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会开始往体内走,人体的运动、精气神主要是靠阳气的支撑,所以从秋季开始人就容易感觉有气无力。再就是有些人日常生活习惯不是很好,长期的晚睡,生物钟被打乱,哪怕是晚起,身体也不会得到好的修复功效,常感到疲惫乏力。这对于育龄期女性,就要多加注意了。从长期来看,一定要从自我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培养,无论是秋季还是其他季节,都建议早睡早起有规律的生活方式。 运动指导:适量运动,动静结合 秋分时节,气候宜人,是锻炼身体的好时节。备孕夫妻可选择适量的运动来增强体质,提高生育能力。建议采用“动静结合”的运动方式,如慢跑、散步、瑜伽等有氧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同时,结合腹式呼吸、脐周按摩等静态锻炼,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缓解紧张情绪。运动量不宜过大,应循序渐进,避免大汗淋漓。因为汗出过多会损耗人体之“阴”,所以,秋季锻炼要适度、和缓,并注意运动前热身。 情志养生:平衡情绪,避免“悲秋”影响 中医认为,肺在五行属金,通于秋气,在志为悲。秋分过后,萧瑟秋风、绵绵秋雨、万物凋零,有些多愁善感之人往往会变得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悲忧伤感,容易引起“季节性情感障碍”的发作,因此,有人将“秋郁”称为季节性抑郁症。再加上备孕期间特别是做试管移植的女性本身就容易焦虑紧张,极易酿成精神、情志性疾病,尤以抑郁、失眠最为常见,因此危害极大。中医认为“百病皆生于气”,不良的情绪是导致各种疾病的主要因素。此时应调整精神状态,保持心情愉快,胸怀豁达,宁神定志,收敛神气。要多出户外,经常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培养广泛的业余爱好,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以此减轻秋季对人心理上的不良反应,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 秋分是自然界平衡的艺术,也是新生命开始的绝佳时机。让我们借助天地平衡致力,调理身心,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作者: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中西医结合科 吴胜男 副主任医师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知音中西杂志主编:吴胜男
发表评论

收藏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