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一日来了一位外婆,带着家中30周出生的早产儿来进行第一次出院后随访
医生:宝宝是个早产儿比足月需要更多的维生素D,所以前面三个月要给予维生素D强化奥。
外婆:有必要吗?不是吃多了会中毒...
医生:宝宝在家要多做抚触操奥。
外婆:不敢弄,会不会把骨头搞坏了?
面对外婆的疑虑在临床上屡见不鲜,可以理解,因为早产儿不能照搬足月儿的一套。早产儿容易出现骨代谢疾病的发生率要远远高于足月儿,因此早产儿要有一身好骨骼得用点妙招。
通俗的讲早产儿易发生大家所熟悉的佝偻病。鸡胸,肋外翻,漏斗胸,x型腿,O型腿...... 这些是我们平日熟悉的骨骼异常,他们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骨骼当中的骨质减少。医学家们发现,出生胎龄< 28周的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的发生率可高达30%,在早产儿用富含矿物质的饮食这一常用方法前,约55%的出生体重<1000g的早产儿有佝偻病的特征性骨骼变化。那么我们如何来预防早产儿佝偻病的发生,让早产宝宝也能拥有足月儿一样的精奇骨骼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为什么早产儿容易出现骨骼异常?
1.钙磷缺乏为主要原因,胎儿的钙磷储积主要出现在宝宝出生前10周左右,研究显示胎儿24周时骨量仅为5 g , 到妊娠40周时增加到30 g,如果宝宝早产,那么他出生时体内的骨量储备是不够的。
2.早产儿低矿物质饮食易发代谢病,在我国的早产儿出院后喂养建议中提出早产儿生后前三个月要给予维生素D的强化喂养。
3.一些母乳喂养的早产宝宝未加强钙磷等营养素饮食,母乳中仅含有VitD 25-50IU/L,不足以维持早产儿正常25-(OH)D3水平。因此VitD和钙磷的补充对这部分早产儿尤其重要。
4.早产导致过早失去了在羊水环境中时的许多肌肉负荷, 如同在陆地上行走比在水中行走更加方便;而且出生后由于缺少活动, 甚至应用呼吸机控制肢体活动, 因此, 缺乏骨负荷的早产儿容易表现出肌张力低下、骨强度减少。
5.早产宝宝住院期间给予长期肠道外营养的,长期使用激素等特殊药物或者有肝胆系统疾病,这些都会影响VitD的吸收。
6.早产妈妈怀孕时VitD缺乏可引起早产儿先天性佝偻病
诊断
1.早产儿骨代谢异常往往病情越严重、胎龄越小,骨病危险性越高,在骨骼上会出现一些如前额凸,前囟增大,颅缝增宽,颅骨软化(颅骨后变平),“佝偻病串珠肋”(肋软骨连接处肿胀),Harrison’s沟(肋骨在膈附着处压变),腕膝踝关节增大等表现,有时还会出现骨折等异常情况。
2.维生素D缺乏还可引起肌力,肌张力的变化。有时早产宝宝会出现呼吸不畅,比如:撤离呼吸机困难,肌张力低下,病理性骨折致拥抱疼痛。
检查
1.血清钙磷代谢常常会有变化。有血磷的降低,血清碱性磷酸酶的升高等。VIT D3需要在体内经过转变成为有活性的维生素D,它能促进小肠黏膜对钙、磷的吸收及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是影响钙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对骨的作用,既可促进骨骼生长与钙化,又可促进骨吸收,以维持血清钙、磷的正常水平。25 (OH) D3是VD 代谢的中间产物,是合成活性1,25 (OH)2D3 必经过程,在血液中水平最高,而且最稳定,因此是临床上较多用于监测的指标。血清25 ( OH) D3最佳水平多在30-100μg /L(高效液相色谱法)。血清磷水平可作为早期诊断代谢性骨病的重要指标。由于发生骨代谢异常时,早产儿会牺牲一定骨钙的情况下可保持正常血清钙水平,磷缺失和低磷酸盐血症时血清钙亦可上升,故血清钙不能用于早期筛查。血清碱性磷酸酶> 900 U/L,结合磷< 1. 8 mmol /L 在诊断代谢性骨病的灵敏度可达100%,特异度达70%。
2.骨骼变化通过X线检查可以发现。胸片可见骨质减少,手腕部,膝部X片可以帮助诊断。X线下可以见到骺板增宽;杯口状及毛刷样改变,干骺端疏松;骨膜下新骨形成;骨质减少;尤其颅骨、脊柱、肋骨;偶有骨质疏松或病理性骨折。骨矿物质降低达40%而无X线表现,因此当x线有骨骼变化时往往疾病已较严重。
3.用光密度计/超声检测骨矿物成分可以作为筛查性检测。
我们如何来预防早产骨骼异常的发生呢?
1.首先要防治早产儿妈妈维生素D缺乏,因为早产宝宝在宫内的维生素D是通过母亲经胎盘转运过来的,怀孕妈妈每日补充维生素D400IU可以减少早产儿先天性佝偻病的发生。
2.早产儿早期进行肠道喂养能明显加快全肠道喂养的建立,使血钙升高、骨质减少降低,帮助早产宝宝拥有强壮骨骼。
3.根据早产儿出院后喂养的评估,必要时应在医生指导下早期给予强化喂养。母乳是早产儿最好的食物,但由于母乳中能量,钙磷及维生素D含量等的局限性,在部分早产儿需进行母乳强化喂养。当母乳哺乳不足时可给予早产儿配方奶喂养,帮助骨骼的矿化的形成。但应避免直接在母乳或配方奶中加钙磷补充剂,容易形成沉淀。
4.生物力学理论认为:骨的形成受骨骼外界力学作用的调节;骨骼外界受力称为骨负荷, 当骨负荷增加时促进骨合成, 当骨负荷减少时促进骨吸收。因此骨骼是一个有力学特征的组织体可以感受骨负荷的变化从而维持本身的骨强度。可以给予早产儿适当的身体活动,在出院后早期即可进行。包括对头面部和躯体进行被动伸展和屈曲运动, 伸展和屈曲运动以腕、肘、肩、膝、踝和髋关节为中心, 每个关节连续运动5次,共5 min。按摩时间可两次喂奶中间。
相信通过积极的预防和干预能给予早产宝宝一身精奇骨骼。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