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擦屁股、挖鼻子、咀嚼和吞咽:儿童从小到大都要学习的生活技能(下)

作者:徐灵敏    2025-08-11原创标识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5619 篇文章

通过上一篇“一、二、三”的学习,我们都深刻体会到,擦屁股、挖鼻子、咀嚼、吞咽,这些每天重复、融入呼吸、贯穿生命全过程的小动作,并不是小事,而是孩子探索世界、适应社会的人生基础课。如果这些技能掌握不当、操作偏差,可能引发短期不适、甚至长期健康问题。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要经常通过示范、游戏、鼓励等方式,尽早识别错误、及时恰当干预和纠正,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体验中学习和成长。


1.jpg


四、终身学习操练策略,让好习惯融进孩子骨子里


01

家长:永不褪色的榜样力量



言行一致

自己做到细嚼慢咽、使用纸巾擤鼻、如厕后彻底清洁。孩子是天生的观察家。


看见与强化

当孩子自觉做得对时,要具体表扬,如“刚才你用湿巾从前往后擦,还检查了纸巾,真是讲卫生的小专家!”


02

环境:打造好习惯友好型空间



卫生间常备儿童厕纸、易取的纸巾盒、稳固脚凳。


餐厅营造安静氛围,不放电视玩具,固定用餐时间。


孩子的床头和书包里,需要常备独立包装的湿巾/纸巾。


03

趣味化与仪式感



制作健康小卫士打卡表,完成每日任务贴星星。


编洗手歌、擦屁屁步骤口诀,如一折、二擦、三检查等等。


定期举行优雅进餐日,全家实践最标准的餐桌礼仪。


04

分阶段调整,适应成长需求



3-6 岁幼儿期

重点是 “完成动作”,允许不完美,用贴纸、小红花等奖励强化行为。


7-12 岁学龄期

强调细节规范,如,擦屁股要检查是否干净,吃饭不要狼吞虎咽、避免噎到。也让孩子承担家庭健康小卫士角色,提醒家人注意好习惯的维持。


13-18 岁青春期

从 健康延伸到社交礼仪,如,在公共场合挖鼻不礼貌,若鼻子不舒服可去洗手间处理,让孩子理解习惯与社会形象的关系。


成年后

家长需关注孩子的习惯保持,如住校学生是否因怕浪费时间而忽略清洁。家长自身要做好示范,如老年人若行动不便,可使用助行器辅助擦屁股,体现 终身坚持的意义。


05

应对反复期,耐心比强迫更有效,建立终身维护意识



孩子习惯的养成不是线性的,可能出现退步,如突然拒绝自己擦屁股。此时家长需排查原因,是身体不适如便秘导致擦拭疼痛,还是情绪问题如入园焦虑?找到根源后针对性解决,而非指责 “你怎么又忘了”。


06

适应儿童的成长和年龄,与时俱进,终生操练学习



青春期

青春期性激素的变化可能加剧的体味、油脂分泌,是健康成长的美好体征,家长要学会用科学的积极态度和儿童一起面对,强调清洁的重要性。


成年期

关注自身健康信号——消化不良时反思是否吃太快?鼻炎困扰是否因清洁不当?定期体检关注肛肠健康。


老年期

因机体老化灵活性下降,可选用智能马桶盖、加长型纸巾夹等辅助工具维持清洁质量。


五、错误行为的风险与补救:及时止损,避免长期伤害


01

咀嚼与吞咽错误及补救



常见错误

狼吞虎咽(每口咀嚼次数<5 次):易导致消化不良,如腹胀、腹痛;肥胖,大脑未及时接收到 饱腹信号,易过量进食;噎呛,尤其吃坚果、果冻等食物时。


边吃边笑边说话:食物易误入气管,引发剧烈呛咳,严重时导致窒息。


长期吃过软食物:可导致颌骨发育不足,表现为牙齿排列拥挤、颞下颌关节紊乱。张嘴时关节弹响。


补救方法

噎呛急救:若孩子呛咳后呼吸困难、面色发紫,立即采用 “海姆立克法”:站在孩子身后,双臂环抱其腰部,一手握拳,拇指顶住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另一手抓住握拳手,快速向上冲击腹部,直至异物排出。


纠正咀嚼习惯:每口食物量减半,如幼儿每口不超过一勺;设置咀嚼提醒器,如沙漏,每口嚼到沙漏漏完再咽。


调整食物结构:每周吃 2-3 次需要咀嚼的食物,如牛肉干、苹果片,锻炼颌骨和咬肌。


02

擦屁股错误及补救



常见错误

从后向前擦(女童为主):增加尿路感染风险,表现为哭闹不安,抓挠外因部位,小便中断,尿频、尿急、尿痛。


卫生纸过少 / 过薄:擦拭不净,肛周残留粪便,引发皮肤发红、肛周皮炎瘙痒。


用力过猛:导致肛周皮肤破损,形成肛裂,排便时疼痛、便血。


补救方法

尿路感染:及时就医,遵医嘱服用抗生素;康复后重新强调 “从前向后” 的擦拭方向,可用卡通贴纸贴在马桶旁边作为提醒。


肛周皮炎:每次便后用温水冲洗替代擦拭,擦干后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连续 3-5 天;更换柔软卫生纸,如婴儿专用纸巾。


肛裂:短期用开塞露缓解便秘,避免排便时过度用力,便后温水坐浴(10 分钟 / 次),促进伤口愈合;长期需调整饮食,增加膳食纤维,养成规律排便习惯。


03

鼻垢处理错误及补救



常见错误

用指甲挖鼻:导致鼻黏膜破损,鼻出血,表现为鼻孔滴血或鼻涕带血;反复损伤可能引发鼻前庭炎,鼻孔内皮肤红肿、疼痛。


用纸巾用力擦鼻孔:摩擦导致鼻黏膜干燥,加重鼻痒,形成 “挖鼻 - 干燥 - 更痒” 的恶性循环。


每天多次的过度清理:破坏鼻腔黏膜的正常分泌功能,导致鼻腔干燥、敏感。


补救方法

鼻出血:让孩子低头,勿仰头,避免血液流入喉咙,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两侧,持续按压 5-10 分钟,同时用冷毛巾敷额头或鼻梁,促进血管收缩。若 15 分钟后仍出血,及时就医。


鼻前庭炎:遵医嘱涂抹抗生素软膏,如红霉素软膏,每日 2 次。保持鼻腔湿润用生理盐水喷雾,每日 3-4 次),避免挖鼻动作至少 1 周。


鼻腔干燥:室内使用加湿器,湿度保持 50%-60%,让孩子多喝水,避免频繁进出温差大的环境。


总而言之,童年习得的技能是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小习惯里藏着大健康,家长每一次的温柔教导、耐心养育,都是在为孩子的生命地基添砖加瓦。擦屁股、处理鼻垢、咀嚼与吞咽,应当是父母赠予孩子最恒久的珍贵礼物,其价值不在于是否学会,而在于能否内化为一种 “让自己更健康、更舒适” 的自觉行为,并伴随孩子走过漫漫人生。


参考文献(供家长延伸阅读参考):

1. 《儿科学》(第9版),王卫平、孙锟、常立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出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和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2.《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江载芳、申昆玲、沈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出版份。

3.刘湘云,陈荣华,赵正言.儿童保健学(第4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4.徐灵敏著. 儿科常见病解惑[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8年6月.

5.徐灵敏著.儿科急诊急症解惑[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20年10月.

6.徐灵敏主编.幼儿医学基础与评价[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12月.

7.美国儿科学会(AAP)官方网站 - 儿童营养、如厕训练、安全指南。

8.世界卫生组织(WHO) - 儿童生长发育标准与喂养建议。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儿科

徐灵敏 主任医师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医患心桥杂志主编:徐灵敏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