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5613 篇文章
肛周皮肤红肿、瘙痒难耐,每天清洗五六次,湿厕纸不离手——过度清洁反招祸!你可能正在亲手制造一场“湿疹危机”。 陈女士一直很"爱干净",半年前开始使用一款宣称“强力杀菌”的湿厕纸,每天如厕后反复擦拭,有时还配合消毒喷雾清洗。起初她感觉格外清爽,但两个月后,肛门周围开始出现瘙痒,夜间尤其严重。她以为是清洁不到位,增加了清洁次数和力度。结果情况急剧恶化——肛周皮肤变得红肿、起疹,甚至出现渗液和裂口,夜晚的剧烈瘙痒让她无法入睡,工作时坐立难安。陈女士受不了了,连忙去医院看诊,"医生,我这么讲究卫生,为啥还会痒啊?" 经过医生的讲解才发现,原来过度清洁反而导致了严重的肛周湿疹! 肛周湿疹是肛门周围皮肤的过敏性炎症,其特征为剧烈瘙痒、皮肤红肿、丘疹水疱,严重时还会出现渗液、糜烂和皮肤增厚。 在不少人心中,每天排便,肛门周围肯定是"脏脏的",特别是有痔疮的人群,总觉得不易擦干净。所以肛周区域需要“强力清洁”,用消毒湿巾多擦擦,带清洗功能的坐便器多冲冲,最好再来点抗菌喷雾,"哇,真干净!"。然而过度清洁恰恰是引发肛周湿疹的常见原因。 其实,我们的皮肤表面有一层天然的保护屏障——微酸性皮脂膜和正常菌群平衡。当使用含消毒剂、酒精、香精的湿厕纸过度擦拭,或用刺激性洗剂频繁清洗时,这种天然屏障就容易被破坏。 坐便器冲洗或湿厕纸使用后残留的水分会使局部环境持续潮湿,而肛周褶皱密布,本就容易积聚水分。潮湿温暖的环境成为细菌和真菌滋生的温床,进一步刺激皮肤引发炎症反应。 "粗糙擦拭导致微损伤;湿厕纸中的消毒成分会杀死有益菌群,改变皮肤微环境;未及时干燥造成持续潮湿——这三重打击让脆弱的皮肤屏障连遭打击,直至彻底崩溃。"作为长期从事肛肠健康管理的专家,来自上海市保健医疗中心外科的周医生如是总结。关于肛周湿疹,周医生的建议是——科学清洁,有效治疗和全方位预防。 我们该怎样保持肛周清洁干燥呢? 科学清洁:告别“越洗越痒”的恶性循环 1.控制清洁频率 每日清洗1-2次足够,过度清洁反而损伤皮肤屏障。 2.正确清洁方法 洗澡时用温水(37℃-40℃)轻柔冲洗肛周,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或含香精的洗剂。清洗后用柔软毛巾轻轻吸干,或用吹风机低温档吹干(注意保持安全距离)。 3.最好少用湿厕纸 如果一定要用,记住湿厕纸选用原则:选择无酒精、无香精、无杀菌剂的纯水型湿厕纸。使用后必须用干纸巾轻拍吸干水分,保持皮肤干爽。 4.避免刺激 如厕后擦拭方向应从前向后,选用柔软无香的卫生用品。避免热水烫洗、用力搓擦等错误做法。 一旦发生肛周湿疹,科学治疗至关重要。当湿疹症状非常严重时,还是要到医院皮肤科或肛肠科去进行正规治疗。 有效治疗:打破“瘙痒-抓挠-加重”的循环 1. 停止刺激源 立即停用含酒精、香精的湿厕纸和洗剂,避免进一步刺激皮肤。 2. 药物治疗 急性期(红肿、渗液明显):短期使用弱效糖皮质激素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控制急性炎症 慢性期(皮肤增厚、苔藓化):改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避免长期使用激素的风险 合并感染:配合使用抗真菌或抗生素药膏 3. 物理治疗 顽固性病例可考虑紫外线光疗,减轻炎症反应 特别提醒:所有外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切忌自行增减用量或长期滥用激素类药物。若出现渗液增多、剧烈疼痛或发热等全身症状,应立即就医。 湿疹不是大病,但是比较缠绵难愈,与我们自身的身体状态息息相关,经过治疗,如何才能不再复发呢? 全方位预防:让肛周湿疹不再复发 预防肛周湿疹需要多管齐下: 1. 衣物选择 穿着纯棉透气的内裤并及时更换,至少每日一换。避免紧身牛仔裤等压迫摩擦肛周的衣物。洗涤时需彻底漂洗,避免洗涤剂残留。 2. 饮食调整 减少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比如辣椒、芥末、烟酒等等。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B族的粗粮、新鲜果蔬。观察并避免个人易致敏食物,如海鲜、芒果等。 3. 生活习惯 避免久坐,每1-2小时起身活动 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促进血液循环 保持情绪稳定,焦虑紧张可能通过神经免疫机制加重症状 4. 环境控制 避免久居潮湿之地,保持居所通风干燥,湿度控制在50%-60%为宜。 5. 基础病管理 积极治疗痔疮、肛瘘、糖尿病等可能诱发湿疹的基础疾病。 让我们科学认识肛周护理,避免过度清洁陷阱,才能有效防治肛周湿疹。当肛周出现持续不适时,及时寻求皮肤科或肛肠科医生的专业帮助,别让“爱干净”的好意变成了皮肤灾难的源头。 作者:上海市保健医疗中心 外科 周璐 主治医师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肠子久安杂志主编:周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