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妈妈,您打我吧!打我,您会好受些!

作者:秦海    2017-11-29原创标识

收藏
背景事件


640.webp (29).jpg

因为望女成凤,母亲着了魔似的逼迫女儿学习,不仅打骂,还让其赤裸躺在地上、把头塞进马桶,甚至长时间练劈叉。尽管女儿学校的老师、邻居多次劝说,母亲仍不悔改。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日前判决一起案件,王某某因打骂女儿被以虐待罪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两年。在缓刑考验期起六个月内,禁止其未经同意接触未成年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经审讯,原来在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期间,母亲王某某在家全职照顾女儿洋洋学习、生活。由于望女成凤心切和自身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王某某以女儿撒谎、不用功学习等为由,经常以用手打、拧,用牙咬、用脚踩,用拖鞋、绳子、电线抽,让其冬天赤裸躺在厨房地板上,把其头塞进马桶,让其长时间练劈叉等方式殴打、体罚洋洋,致其躯干和四肢软组织挫伤,其间经学校老师、邻居多次劝说,王某某仍置若罔闻。


出离愤怒后的思考


看到这则新闻,我想所有人都会愤怒!甚至出离愤怒!


从心理疾病的角度,洋洋妈妈的行为已经病入膏肓,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新闻中报道:“针对洋洋妈妈的偏执型人格障碍,有心理专家入看守所6次进行矫治,帮助其真诚悔罪。”


亲生女儿被打成重伤,这对任何一位正常的成人,尤其是作为母亲,都是公然的挑衅与亵渎。难道这一下下的鞭打,孩子的哀嚎,她内心毫无感触吗?无从得知,在她身上,已经看不到一点人性。


如今,虐待终止,洋洋被父亲接回湖北,可带给洋洋的身心创伤又有谁来愈合呢?据研究表明,童年遭受躯体虐待可造成孩子的脑损害不可逆地产生,同时,可导致近期或远期不同程度的儿童行为、认知、情感、身体机能和生长发育的障碍。在孩子成人后,在情感表达、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方面,都会造成非常大的困难。


这场人间悲剧又怎样形成的呢?洋洋妈妈是一直如此虐待洋洋的吗?带着很多好奇,我从心理学角度,对洋洋妈妈的虐待行为提出个人见解,仅供大家参考:

离婚激活了妈妈的“创伤”体验


洋洋妈妈原来和丈夫生活在湖北,与丈夫离婚后,洋洋妈妈带洋洋回到上海。


在对人的情绪、行为产生影响的“重大生活事件”表中,“离婚”、“父母离婚”、 “夫妻情感破裂”依次排名前3至5位,可见亲密关系的破裂对家庭、成人和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


原来的亲密关系突然发生断裂,且毫无修补的可能。面对婚姻、情感的打击,而自己又有一个孩子的拖累,对今后生活无望等等的负面情绪集中爆发,并且转移到了对孩子的“合理”攻击上。


那洋洋妈妈的“虐待体验”又是从何而来呢?

原生家庭的“创伤”记忆


从心理学理论推理洋洋妈妈的行为:这位妈妈从小的环境中,也有一位严厉的爸爸或妈妈,在“孩子不听话就要打”颇具合理性的年代,遭受皮肉之苦成了洋洋妈妈的家常便饭。


而这也成为她成年后管教孩子的经验之一:既然我从小被打就老实了,那女儿不听话,怎么不该打?而且,打了之后,确实见效。因此,一次次变本加厉,越打越凶起来。


“全职妈妈”的唯一关注点——孩子


回到上海后,洋洋妈妈就在家全职带孩子,照顾洋洋饮食起居和学习。洋洋和妈妈相依为命,而失去了丈夫依靠的洋洋妈妈,似乎也失去了自我感,与洋洋开始“共生融合”的状态。那么孩子学习好,乖巧、听话,成了妈妈在这世上唯一的希望。


这时,这两人都是孩子,都需要照顾,而且妈妈的情感伤痛似乎还未弥合。于是,让孩子和自己一起感受到“痛苦”,成为了洋洋妈妈潜意识表达的行为化,并在这种行为上加诸了合理的理由。再加上洋洋的不乖,让妈妈的希望破灭,更要加以惩罚。


看到洋洋,就像看到前夫——洋洋代替爸爸接受惩罚


洋洋是妈妈和前夫所生的孩子,在当时,是爱的结晶,爱的成果。可现在,情感破裂,婚也离了,“结晶”变成“结束”,“成果”酿成“苦果”。


同时,洋洋的身上有前夫的影子,看到洋洋不乖,不好好学习,不听话,妈妈仿佛看见了前夫在自己面前得意的笑容与对抗。一时怒火中烧,恶胆丛生。


“我非灭了你的嚣张气焰,让你臣服在我的脚下,向我道歉!”


这时候,妈妈打的不是洋洋,而是前夫那个“贱人”。


施虐与受虐的互动——洋洋的内疚


刚才说到在上海期间,妈妈与洋洋的“共生融合”状态,洋洋虽小,但同样能感受到来自妈妈的痛苦情绪,再加上爸爸妈妈离婚,对于洋洋的影响也不小。在孩子的内心中,也积蓄了很多负面的情绪,比如内疚——认为爸妈的离婚,是和自己的不乖有关。


因此,接受妈妈施虐般的惩罚,是不是会让妈妈好受些?也让洋洋自己好受些呢?在这样的关系互动中,洋洋处于“习得性无助”的状态,虽然明知自己学习不好、不乖,会被打,可却似乎期待着这一结果的发生。因为,只有打骂,才成为了洋洋与妈妈之间的情感表达,除此之外,很少感受。


于是,在洋洋和妈妈之间,似乎有一种无意识的共谋。施虐和受虐,代表着一种具有强大张力的情感联系,深刻而痛苦。


640.webp (30).jpg

假如......

案件已了。带给我们的不只有愤怒,还有深深的思考:


【假如邻居及早报警或学校老师更早介入,让伤害在萌芽中被制止,会有什么不同?】


洋洋妈妈打的不仅仅是洋洋,还打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我相信,通过宣传报道,对于更多正在遭受侵害的“洋洋”来说,是个福音。因为,我们可以勇敢地拿起电话,而不是闭门观望,那么无助。


【假如洋洋妈妈在离婚后,接受心理辅导,那会有什么不同?】


一个人沉浸在痛苦中,却没有人愿意来倾听这份痛苦,只有一个人独自疗伤。假如洋洋妈妈在离婚时或离婚后,能够接受心理辅导,那至少她的愤怒情绪有了宣泄的出口,哀伤的情绪也可以得到抚慰,施加在洋洋身上的暴力不至于如此凶残。


心理咨询,就像组织或个人的情感“水坝”,在日常工作、人际互动、情感互动中起到了“削峰平谷”、稳定情绪、促进自我觉察与个人发展的作用。


在这里,作者向大家推荐公益心理咨询电话——上海市卫计委下属的上海市心理咨询热线:021-12320-5(心理咨询),当您或您身边人遇到任何心情或心理问题时,可以拨打此热线免费获得专业的帮助。


假如……

还有很多假如,每一个假如都是一份美好的愿望。

希望这世界上,父母能更多倾听孩子的需要,了解自己,同时,也以平常心应对孩子教育,让每一位孩子在健康、安全、友爱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