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刘是个吃货,哪里新开了什么好吃的饭馆,他都能第一时间知道。城东头新开了一家自助火锅——锅来锅往,熙熙攘攘的很是热闹,据说味道不错,价格还实惠,小刘早已垂涎欲滴了。这一天,吃货小刘约了几个好友同学,来到了锅来锅往。自助火锅果然很不错,菜品很是齐全,海鲜种类尤其多,乐得小刘合不拢嘴。小刘本来就是个海鲜控,这回更是美美地过了把海鲜瘾,肚子吃得圆鼓鼓的,最后是扶着墙走出去的。
第二天早上,小刘睡醒后感觉胃里不舒服,自认为是前一天火锅吃多了,没有吃早饭就去上班了。吃完火锅后第十天的时候,小刘莫名地有点发冷、发烧,测了体温38.2°,并感觉周身疲乏不适,没有胃口,有点恶心、厌食油腻。小刘自认为感冒了,找了点“三九感冒灵”、“维C银翘片”等药物吃了,又服了点“江中健胃消食片”,但上述症状没有明显好转,仍发冷发热。小刘于是请了1周病假,在家休息养病。到第7天的时候,烧退了,但早上起来解小便的时候,小刘发现尿色特别黄,象浓茶样,照镜子的时候感觉皮肤也有点黄。小刘妈妈眼尖,一眼发现儿子的眼珠有点黄。小刘妈妈慌了,急忙催促儿子到附近的医院去看病。医生怀疑小刘得了急性黄疸型肝炎,给他抽血查了肝功、肝炎系列、腹部B超、尿常规等检查。结果出来了,小刘肝功能明显异常,转氨酶和胆红素都显著升高,尿胆原和尿胆红素均阳性,甲型肝炎病毒IgM抗体阳性,小刘真得了急性甲型黄疸型肝炎,只好住院治疗了。医生怀疑小刘正是那次吃了自助火锅后感染的甲型肝炎。
好,让我们紧急了解一下急性甲型肝炎究竟是个什么“鬼”。
一般概况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甲型肝炎一般呈散发流行,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前有可疑不洁饮食史。临床上以疲乏、厌油、食欲减退、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常见无症状感染者。本病无慢性化,少数可引起急性重型肝炎。甲型肝炎病毒对福尔马林、含氯消毒剂、紫外线敏感,加热98°1分钟可以被灭活。其诊断主要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抗-HAV IgM,其特异性高,在发病早期即明显升高,可作为HAV近期感染的指标。
甲型肝炎流行病学
1、传染源: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是传染源。潜伏期后期和黄疸出现前数天传染性最强,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毒颗粒。
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传播。
3、易感人群:任何年龄均可患本病,但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
甲型肝炎临床特点
1、感冒样起病:典型感染者经15~45天(平均30天)的潜伏期后,急性起病,有畏寒发热、倦怠无力、肌肉酸痛、食欲缺乏、恶心厌油、呕吐及上腹不适等,持续数日至2周。少数患者无明显症状。
2、热退黄疸现:大约在发病后1周,发热消退,出现尿黄似浓茶样,并伴有皮肤、巩膜黄染,1~2周内黄疸达高峰。随后黄疸渐消退,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总病程持续约3至6周。少部分患者表现为重型肝炎,需要住院治疗。
甲型肝炎治疗
1、休息:黄疸型肝炎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直至黄疸基本消退,重型肝炎应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可适当活动,以利康复。
2、营养:急性期患者应进清淡、低脂、富含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饮食。恢复期应给予充分的高蛋白及高热量饮食。重型肝炎并发肝性脑病时,应限制蛋白饮食,以减少肠道氨的产生。
3、药物:急性肝炎可以用保肝、抗炎、退黄药物治疗。消化道症状重或有恶心呕吐者,应适当补充液体。重型肝炎应采取综合措施,如支持疗法、促进肝细胞修复与再生、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等。
甲型肝炎预防
1、控制传染源:急性患者应按消化道隔离至病后3周,患者的粪便及排泄物应严格消毒。
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环境卫生,加强粪便管理,防治粪便污染水源及食物,做好食物和水源的清洁消毒,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食半熟的水产品等。
3、保护易感人群
(1)、被动免疫:在接触患者后7~14天内注射丙种球蛋白能有效地预防甲型肝炎的发生。
(2)、主动免疫:注射甲型肝炎疫苗是控制甲型肝炎流行的根本措施,它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可产生能防止及终止感染的中和抗体,应积极注射。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智斗传染病杂志主编: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