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当80后转角遇到它......

作者:韩蕊    2017-11-28原创标识

收藏

有一种年龄,上有父母,下有孩童,有事业尚需拼搏,有梦想尚未完成,这个年龄叫做80后;有一种疾病,来势凶险、进展急速、手术难度大、病死率极高,这种疾病,叫做主动脉夹层。当80后遭遇了主动脉夹层,尤其是最为严重的I型主动脉夹层之后,相信每位医生脑海中浮现的都是四个字——九死一生!



640.webp (39).jpg


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

640.webp (40).jpg


10月26日,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日子,14时25分,急诊室来了一位穿医院制服的同事,小伙子跟预检护士诉说10分钟前突发剧烈胸背痛,护士见其苍白、大汗、痛苦貌,就汇报给抢救班唐医生,唐医生立即安排其行心电图检查:V1~V5 ST-T改变,血压仅仅80/40mmhg(休克血压)。唐医生心里一沉,这么年轻却有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呈现心源性休克可能,难道是急性心肌梗塞?唐医生赶紧汇报给丛主任,同时密切随访患者心电图变化。抢救室里,丛主任详细询问了患者病情,患者诉说疼痛是胸背部的贯穿痛,一开始就非常剧烈,倾向于压榨样,持续不能缓解。丛主任为患者进行了详细的体格检查,发现其四肢厥冷,双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减弱,随后为其测双下肢血压,结果极低(60/30mmhg),而随访的第二张、第三张心电图提示ST-T呈现动态改变。小伙子平时少量吸烟,血压偏高,无糖尿病,本次剧烈的胸痛,是急性心梗?亦或是主动脉夹层?丛主任当即呼叫心脏监护室医生会诊。


10分钟后,心内科陈主任赶到,经过会诊、讨论、完善相关检查,明确排除急性心肌梗塞后,陈主任一面向家属充分告知病人情况,另一面联络心外科林主任,简短的讨论商议后决定即刻行全主动脉CTA检查明确主动脉夹层极其累及范围。


随后,心外科陈医生将患者护送入CT室,行主动脉CTA检查,天不遂人愿,患者居然是最为凶险的I型主动脉夹层:破口在主动脉弓层面,向心脏方向撕裂到无冠窦,离为心脏供血的冠脉开口仅仅相差不到一公分的距离!且撕裂范围达到盆腔髂总动脉开口处!范围之广、病情之危重、手术难度之大,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影像资料出来后,心外科林主任、CT室李主任、齐医生等围坐在电脑旁,逐层分析影像资料上的蛛丝马迹,以期为患者制定更精确的手术方案、评估术后并发症情况、讨论术中术后的用药取舍。


接下来,麻醉科、手术间待命,体外循环师待命,血库待命!此时,俞卓伟院长获悉了同事的情况,当即决定亲自跟台手术,为保卫科小伙子加油,为手术室外等待的家属鼓劲!俞院长统筹安排各科室联动,务必将患者从死神手中拉回来!


紧张的手术、麻醉准备后,无影灯打开,与死神的赛跑正式开始。俞院长是整个手术室的精神领袖,事无巨细地为医护人员做好各项后勤保障工作,集全院之力,全力以赴为手术服务,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心外科林主任团队突破了一道又一道难关;监护仪上,患者始终稳定的生命体征,背后凝聚着麻醉团队的心血;8个单位少浆血、12个单位血浆、2个单位血小板、20个单位冷沉淀,血库同事们不懈的协调联络为这场生命的赛跑保驾护航。终于,凌晨2时40分,历经7个小时的战斗结束!手术非常成功!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监护室的时候,这位极其幸运的80后张开了眼睛,或许他尚未知道这一夜,有多少人在为了他的重生而奋战,但他应该感恩生命,感谢奇迹。是同事们的精准判断和通力合作,是同事们的坚持与汗水,造就了这生命的奇迹!


640.webp (41).jpg


什么是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是从心脏发出来的最大一条血管,为了承受心脏泵血的压力,主动脉壁形成了由内膜、中膜、外膜组成的坚实壁垒。当主动脉这根供血管道本身出了问题,或者主动脉壁受到强有力的血液冲击,主动脉管壁就承受不住了,内膜逐步剥离,血液通过内膜冲进中膜层,在中膜层形成假腔,即“夹层”。如若不及时控制,夹层往往会朝向心脏或者背离心脏的方向一路撕裂下去,危及生命。


主动脉夹层有何表现呢?


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痛!撕心裂肺的痛!疼痛的部位反映了内膜撕裂口的位置,最常见的为胸痛,还可以有背痛、腹痛、下肢痛等。这种疼痛常在突然做某些动作时出现,比如:运动、负重、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还伴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心跳加速、下肢麻木、严重者可以出现急性心衰、晕厥、甚至猝死!


主动脉夹层病因?


血管内压力过大


比如,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等;


血管壁本身存在问题


比如,主动脉粥样硬化、马凡综合征、主动脉炎性疾病等等。


640.webp (42).jpg


那些因为主动脉夹层而英年早逝的人们


  • 1986年1月,美国排球名将在一场比赛中猝死,时年31岁,经诊断,为马凡综合征引发的主动脉夹层;马凡综合征是一种结缔组织病,患者身材高大,四肢细长,关节柔软。我国男排运动员朱刚、女排运动员霍萱均死于马凡综合征。


  • 2016年1月,沸沸扬扬的北医三院孕妇猝死事件火爆网络,事后证实患者死于主动脉夹层,国外文献报道,40岁以下女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约半数见于孕妇。这与怀孕期间血流动力学改变,或其主动脉壁本身存在结缔组织病所致的损伤有关。


  • 刚刚过去的11月16日,日本著名声优鹤弘美在高速公路上猝死,甚至来不及求救,此后证实死因亦为主动脉夹层。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追求“内”在杂志主编:韩蕊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