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嗷嗷待哺——哺乳期乳腺炎用药后还可以正常哺乳吗?

作者:贾红燕,张傲雪    2025-03-18原创标识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5392 篇文章


嗷嗷待哺:出自《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嗷嗷”是模仿动物发出的叫声,表示迫切需要滋养或帮助;“待哺”意为等待喂养。整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幼童非常饥饿、迫切需要滋养的状态。



图片1.png


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种常见于哺乳期女性的乳腺炎性疾病,可发生于哺乳期的任何阶段。它是在各种原因造成乳汁淤积基础上引发的乳腺炎症反应,伴或不伴细菌感染。母乳是婴儿在一段时期内最主要的营养来源,然而发生哺乳期乳腺炎后,一些妈妈会因为使用抗生素后担心产生含有药物成分的母乳而停止哺乳,或十分抗拒合理使用药物而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那么对于哺乳期乳腺炎,妈妈们是否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疗呢?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治疗呢?


必要时可以通过使用抗生素可以较理想的控制症状。


哺乳期乳腺炎抗菌药物使用指征有:症状较重,包括全身症状及局部症状。如局部明显红肿、压痛,体温高于38.5℃,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12x109/L;乳头皲裂伴感染;症状轻微的乳腺炎,经保守疗法(有效排出乳汁与物理治疗)24-48h之内没有改善,或是病情进展,应使用抗生素;或乳汁培养明确显示存在致病菌。


对于哺乳期药物,临床中通过安全分级来评估安全性:

图片2.png


那么抗菌药物应该如何选择呢


①经验性用药。在取得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前,推荐使用耐酶青霉素类(如苯唑西林钠)、头孢菌素一代(如头孢拉定)或头孢菌素二代(如头孢美唑);在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过敏时,建议使用大环内脂类(如红霉素、阿奇霉素)或林可胺类抗生素(如克林霉素,但克林霉素应用于分娩1个月内的产妇时可能引起婴儿伪膜性肠炎,应引起重视)。


②应根据致病菌检测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对婴儿无明显伤害的抗生素。

 

图片3.png


使用时间及停药指征:抗生素应足量、足疗程使用,推荐抗生素使用疗程为7-10d。


停药指征包括:局部红肿等体征消失、体温正常超过3d、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


若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满意时,应该及时乳腺科门诊就诊评估疾病进展或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并迅速开始对症治疗。


在治疗期间,鼓励妈妈们正常哺乳或定期排空乳汁,预防因乳汁继续淤积造成的症状加重。如果实在担心宝宝摄入含有药物的乳汁,可以在服用药物后立即进行哺乳,临床常用的药物如青霉素、头孢唑林用药后乳汁峰浓度的出现时间为1-2小时,待下次哺乳时乳汁中的药物浓度已经明显下降,妈妈们哺乳时可以更加安心。


作者简介:贾红燕,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乳腺科主任医师;张傲雪,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科主治医师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乳此美丽杂志主编:贾红燕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