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国家喊你“管住嘴”:体重管理年里的“隐形糖”大追捕

作者:王海龙    2025-03-15原创标识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5389 篇文章

各位正在和体重较劲的朋友们注意啦!国家最近正式启动“体重管理年”行动,喊你一起“管住嘴,迈开腿”!为啥这么兴师动众?因为我国成年居民超重率超过50%,6岁以下儿童肥胖率十年翻了三倍,高血压、糖尿病这些“富贵病”更是像开挂一样飙升。



111.png


不过,今天咱们不聊健身房里的挥汗如雨,也不说水煮鸡胸肉的灵魂拷问,而是要揪出体重管理路上最狡猾的敌人——隐形糖!这货就像潜伏在食物里的“卧底特工”,每天穿着马甲混进你的三餐,偷偷给你的腰围“充值”。你以为自己吃得挺健康?一碗酸甜口的番茄炒蛋、一杯“低脂”风味酸奶、甚至一包“全麦”面包,都可能藏着它的身影!


不信?咱们先来场“甜蜜陷阱”突击检查!


加工食品大揭秘


加工食品可是隐形糖的“重灾区”!先来说说面包,为了让面包更加松软香甜,商家常常会加入不少糖。你以为的健康全麦面包,说不定也藏着不少“甜蜜心机”呢!饼干也是,酥脆的口感背后,糖可是“大功臣”。那些香甜可口的蛋糕和精致的甜点,更是离不开大量的糖来打造美妙滋味。


再瞧瞧膨化食品,为了让你一口接一口,糖可是没少放。水果干虽然保留了水果的部分营养,但在制作过程中,为了提升口感和延长保质期,也会添加不少糖,吃起来比新鲜水果甜得多。还有肉脯类零食,咸甜交织的味道让人欲罢不能,这甜味的来源就是隐形糖啦!总之,这些加工食品为了改善口感和延长保质期,都悄悄把隐形糖“请”了进去。


饮料及乳制品的“甜蜜秘密”


碳酸饮料那可是含糖大户,喝上一瓶,相当于吃了好几勺糖,甜蜜的背后是满满的热量。果汁饮料看似健康,其实很多都添加了大量的糖来提升风味,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单纯”。能量饮料为了给你带来活力,也加入了不少糖,喝多了小心长胖。奶茶更是“甜蜜炸弹”,各种珍珠、椰果加上高糖的奶茶底,糖分高得吓人。


还有酸奶,很多人觉得它健康又美味,却不知道不少酸奶为了口感,添加了大量的糖。更要注意那些标榜“无糖”或“低糖”的饮品,有些只是玩文字游戏,可能添加了其他糖类或者代糖,过量摄入同样对健康不利。所以,喝饮料和乳制品的时候,可得多留意一下它们的“甜蜜秘密”。


调味品里的“隐形甜蜜”


别小看了厨房里的调味品,它们也是隐形糖的“藏身之处”。就拿番茄酱来说,酸酸甜甜的味道深受大家喜爱,可这甜味的背后,是添加了不少糖来提升风味。沙拉酱也是,浓郁的口感中,糖起到了关键作用。还有豆瓣酱,为了让味道更加醇厚,也会加入适量的糖。这些调味品在不知不觉中,就把隐形糖送进了我们的嘴里。炒菜、拌沙拉的时候,可要控制好量,不然隐形糖就会悄悄“超标”啦!


即食食品的“隐藏糖分”


罐头食品为了延长保质期和改善口感,常常会添加大量的糖。比如水果罐头,吃起来甜得过分,其实很多都是糖的“功劳”。冷冻食品也不例外,像速冻水饺、汤圆等,为了让馅料更加鲜美,也会加入一些糖。速食面就更不用说了,调料包里的糖可是不少,让你在享受便捷的同时,也摄入了不少隐形糖。这些即食食品虽然方便,但为了健康着想,还是要少吃为妙,小心它们藏着的“甜蜜陷阱”哦!


识破隐形糖的“神器”


食品标签可是我们识破隐形糖的“秘密武器”!拿到食品包装,先别急着打开,翻到背面找到成分表。按照法规,成分是按照含量从高到低排序的。如果蔗糖、果糖、葡萄糖等糖类排在比较靠前的位置,那就说明这食品里的隐形糖含量可不少。比如,配料表前几位就有白砂糖,那可得小心啦,这很可能是个“甜蜜炸弹”。


除了成分表,营养成分表也不能放过。重点关注“总糖”和“添加糖”这两项。“总糖”反映了食品里所有糖类的总量,“添加糖”则明确了额外添加进去的糖量。要是这两个数值都不低,那这款食品就得谨慎选择啦。学会看食品标签,就能让隐形糖无处遁形,帮我们在选购食品时做出更健康的选择。


常见隐形糖食物“避雷”指南


面对不同类型的隐形糖食物,咱们得有不同的“避雷”策略。买加工食品时,像面包,尽量选全麦且配料表中糖靠后的;饼干选原味、低糖的。饮料方面,优先选纯茶、黑咖啡,要是喝酸奶,选无糖或低糖的,自己可以加点水果调味。


调味品也不能马虎,番茄酱选低糖或无糖的,沙拉酱可以自己用橄榄油和醋调配。即食食品中,水果罐头选清水或淡盐水浸泡的,冷冻食品仔细看配料表,速食面尽量少买。掌握这些挑选建议,就能巧妙避开高隐形糖食品,让我们的饮食更健康。




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王海龙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博古达康堂杂志主编:王海龙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