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电影中唤醒植物人是真的存在吗?

作者:夏乐敏    2024-09-24原创标识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5050  篇文章

电影《守候》以细腻而深情的笔触,描绘了煤矿工人朱庆生对植物人母亲长达三十一年的不离不弃与精心照料,直至母亲奇迹般苏醒的感人故事。面对母亲因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陷入植物人状态,朱庆生的生活从平静的天堂骤然跌入深渊,内心的绝望几乎使他崩溃。然而,正当他绝望之际,一个名叫凤英的善良女子走进了他的生活,为他带来了温暖和希望,也让这个饱受磨难的家庭迎来了崭新的曙光。

01.jpg

在影视作品中,我们时常看到类似的情节:好人遭遇不幸,陷入昏迷,但最终总能苏醒过来,生活仿佛能够重新回到从前。然而,这种理想化的结局在现实中却是极其罕见的。事实上,成为植物人的人,其脑部损伤往往极为严重,即使能够苏醒,也往往伴随着严重的后遗症,如失忆、反应迟钝等,难以恢复到病前的状态。医学上对于植物人的定义是与植物生存状态类似的特殊的人体状态。除了保留少许本能性的神经反射以及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代谢能力外,认知能力(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知力)已彻底丧失,没有任何主动活动。这种状态又称作植质状态、不可逆昏迷。植物人的脑干仍然具有某些功能,如向其体内输送营养时,还能消化与吸收,并可利用这些能量维持身体的基础代谢,包括心跳、呼吸、血压等。对外界刺激也能产生一系列本能的反射,如咳嗽、喷嚏、打哈欠等。但机体已没有知觉、意识、思维等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


在《守候》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朱庆生对母亲深沉的爱和无尽的耐心。然而,我们也必须正视现实:影视作品中对植物人苏醒的乐观描绘,往往会误导一些植物人的家属,使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去挽救亲人,却往往忽视了这种努力可能带来的沉重负担和后果。因此,在面对类似的困境时,我们既要保持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也要理性地面对现实,做出最适合自己和家人的选择。

 



基金项目:2023年静安区科普项目(KP2023055);2023年度静安区健康科普引领专项;上海市健康科普青年英才能力提升专项(JKKPYC-2023-B14)



作者: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

夏乐敏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