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4989 篇文章
一、疾病概述
腰痛是指腰部感受外邪,或因劳伤,或由肾虚而引起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急,腰府失养所致的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
二、临床表现
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本病的基本临床特征。因病理性质的不同,而有种种表现。发病多缓慢发病,病程较久,或急性起病,病程较短。疼痛性质有隐痛、胀痛、酸痛、濡痛、绵绵作痛、刺痛等。

三、病因病机
1、感受寒湿
居处潮湿,若劳作汗出当风,或冒雨涉水,衣着冷湿,都可感受寒湿之邪。寒邪凝滞收引,湿邪黏聚不化,致腰腿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因而发生腰痛。
2、感受湿热
岁气湿热时令,或长夏之际,湿热交蒸,或寒湿蕴积日久,郁而化热,转为湿热。人感此邪,阻遏经脉,引起腰痛。
3、气滞血瘀
跌仆外伤,或久病,气血运行不畅,或体位不正,腰部用力不当,屏气闪挫,可导致经络气血阻滞不通,使瘀血留着腰部而发生腰痛。
4、肾亏体虚
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过度,或年老体弱,或久病体衰,或房室不节,以致肾精亏损,无以濡养筋脉而发生腰痛。腰为肾之府,故腰痛多与肾有关。
四、辩证分型
寒湿腰痛
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每遇阴雨天气,或腰部感寒后加剧,痛处喜温。舌白腻,脉沉紧。
湿热腰痛
腰部胀痛,痛处伴有热感,每于热天或腰部着热后痛剧,遇冷痛减,口渴不欲饮,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瘀血腰痛
多有外伤史,腰部刺痛。痛处固定不移。舌质暗或有瘀斑,脉弦。
肾虚腰痛
腰部酸痛隐隐,喜按喜揉,遇劳加重。脉细。
四、取穴与操作
肾俞、大肠俞、委中、腰阳关、阿是穴;寒湿腰痛配命门;湿热腰痛配阳陵泉;瘀血腰痛配膈俞;肾虚腰痛配太溪。
1、肾俞
在脊柱区,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2、大肠俞
在脊柱区,第四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3、委中
在膝后区,腘横纹中点。

4、腰阳关
在脊柱区,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5、命门
在脊柱区,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上

6、阳陵泉
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

7、膈俞
在脊柱区,第七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8、太溪
在踝区,内踝尖和跟腱的凹陷中。

9、阿是穴
以痛点为腧穴。
操作方法
1.温和灸法
点燃艾条,艾条在穴位上方2~3cm处施灸,局部感觉温热,每穴5~10分钟,灸至皮肤红晕;
2.艾灸贴
将艾灸贴撕开,贴敷在穴位上,会自动产生温热感觉,6~8小时后取下。
五、预防保健
1. 忌久坐、久站、久行。
2. 避免提重物。
3. 不要大幅度弯腰、扭腰。
4. 床垫软硬适中。
5. 不要剧烈运动,运动前做好热身动作。
针灸与健康专栏
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与康复学院
常小荣教授团队
作者:顾博文 硕士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针灸与健康杂志主编:常小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