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中药该如何服用?

作者:赵颖    2024-06-24原创标识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4952 篇文章

煎煮好的中药,该如何服用呢?有些患者认为喝中药还不简单,像喝水一样,喝呗!其实不然,喝多少毫升?喝多了是不是会影响吃饭?趁热喝还是凉了喝?什么时候喝比较好呢?有没有禁忌呢?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正确服用煎煮好的中药呢?


0.jpg


服药的温度


一般来说,大部分病症中药均需要温服,尤其是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以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但对于阳虚体质(平时特别怕冷、穿的比别人多的患者),则需要热服;对于寒证、风寒证,如伤风感冒等,一定要热服,并且服后须盖好被子,吃点热粥,以帮助出汗,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药效;相反对于热证,如身热烦躁,面目红赤,唇红而干,咽燥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颜色红,苔色黄腻等热性证候,需凉服中药。


服药的剂量


大部分情况如慢性病、病情相对较轻,可慢慢调治的患者,一般汤药可分2-3次口服,一次100-200ml,有些患者为了病情好,很认真的煮药,煮了一大锅,其实大可不必,没必要把自己弄得苦兮兮的,每天嗑一大碗药;小孩的口服中药剂量应将汤剂浓缩,减少服用量,以少量多次为好;对于急性病或者病情相对较重的,则急速治疗,一般一剂熬煮一次服一次,甚至一天服两剂,药力集中猛攻,能充分发挥药效;对于特殊病情,危重病人或者呕吐患者,胃口较差的患者,要少量多次服用,逐渐加量,呕吐患者更需要浓煎药汁,少量频服;当出现出汗、拉肚子、退热后等药效显现后,就需要停止服用,遵医嘱,再去调整处方,以免伤及正气。


服药的时间


服药时间正确才会有最佳的治疗效果,中药更是如此,那中药什么时候喝最好?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来定,大多数药物均需要胃肠道吸收,现在人普遍胃肠功能比较弱,很多人会担心吃中药会不会把“胃给吃坏了”,为减少胃肠道刺激的宜在饭后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服用,有些患者会同时服用一些西药,中西药一起服用则需要间隔半小时以上,以免发生药物间的相互反应。


当然也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让药物迅速进入胃肠道保持较高的浓度,迅速发挥作用,则可以利用早晨人体阳气随自然界阳气而升发,在阳气推荡下,可使药力速行至发病的地方,发挥作用,如滋补的药物,尤其是滋补肾阳的药物,有一些需要催吐药也适合清晨空腹状态下服用。而镇静安神药、涩精止遗药、缓下药等宜睡前服用,入夜后是脏腑功能最低的时候,此时若服用,犹如雪中送炭,药效加倍,有利于吸收。


服药的禁忌


服药禁忌指的某些药物与某些食物不能同时服用,也就是通常称为“忌口”。主要指的是在服药期间,不能吃与药性相反或影响治疗效果的食物,一方面是食物与药物之间可能会引起相互作用,一方面食物可能与药性相反,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因为食物其实和药物一样,都具有不同的性能,需要根据疾病和药物性能特点来考虑。这样有利于发挥药效,缩短病变,早日康复。如睡眠不好的患者,就不适宜服用辛辣、酒、浓茶等刺激和兴奋中枢神经的;容易上火、发口腔溃疡、便秘的患者不宜辛辣食物;腹泻的患者不宜多食寒凉的食物、如寒凉的水果等;水肿患者要少喝水等等;还有一些过敏体质、皮肤病、哮喘等患者,一些发物、如羊肉、鱼蟹等要谨慎。具体的禁忌,还需个别病人个别对待,遵循医嘱,这样才能尽快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


在服用中药时,我们需要把控多个要素,如温度、剂量、服用时间以及禁忌事项等等,这样才能确保药效得到充分发挥,否则药效可能大打折扣,因此,务必遵循医嘱,正确服用中药,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作者:上海长征医院中医科

赵颖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中意中医杂志主编:赵颖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