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关注血脂,警惕高胆固醇血症"隐形杀手"

作者: 施佳华    2017-11-09原创标识

收藏

徐老伯今年76岁,从国企退休后开了家公司,利用在国企积累的人脉资源,生意做的风生水起。他常常得意的说自己还可以再干十年。不过想起10年前那次与冠心病的意外“邂逅”,徐老伯依然后怕不已。记得在一次业务评审会上,他突然感觉心口疼痛,脸色苍白,烦闷异常,大汗淋漓,同事们见状赶紧把他送到医院。经医生检查,徐老伯的血脂化验报告单上,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都是正常值的2倍以上,提示徐老伯患有高脂血症。冠状动脉造影术显示,徐老伯的冠状动脉有狭窄,之前的不适症状正是冠心病导致的心绞痛发作。于是植入两枚支架,并进行抗凝、降脂等系列治疗。出院后,他严格按照医嘱,戒了自己40多年的烟瘾,按时服药,清淡饮食,适量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的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徐老伯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想到服药太多会有副作用,徐老伯就擅自停药了。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徐老伯去医院复查血脂。拿到报告,心内科朱医生发现徐老伯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又升高了。徐老伯不解地问,之前血脂不是都已经正常了吗,怎么又升高了?难道还要继续服药?朱医生向徐老伯解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血液中的“坏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必须将其控制在正常水平以下。检验报告单上的血脂正常参考值是以正常人为标准的,而对于冠心病、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来说,血脂控制应该比正常人更严格,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因此,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一定要遵循医嘱,按时服药,才能远离这个“隐形杀手”!徐老伯这才明白,即使化验单显示血脂指标正常,降脂药也不能随便停用。自己已经是在“鬼门关”上走过一回的人了,可不能再掉以轻心了。从此以后,徐老伯认真服药,仔细呵护着自己的血脂,身体状况一直不错。



640.webp (74).jpg


什么是血脂,血脂包括哪些?


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统称为血脂。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胆固醇酯、磷脂等,它们在血液中与不同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以溶解度较大的“脂蛋白复合体”的形式存在。多数人血脂异常并没有任何症状,但是却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变,甚至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后果。目前,我国有1/10以上的人口存在血脂异常,“高血脂”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且已经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正在呈现年轻化甚至低龄化的趋势,可以说高脂血症是影响当代人健康的一大“隐形杀手”。

 

化验单上的血脂指标有那些?


1、头号杀手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LDL-C是血脂异常防治的首要指标,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增高见于高脂蛋白血症、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竭和糖尿病等,也可见于神经厌食及孕妇。减低见于营养不良、慢性贫血、创伤和严重肝病等。

 

2、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HDL-C能够将肝外组织的游离胆固醇运送到肝脏,降低组织中胆固醇的沉积,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减低<0.9mmol/L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可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3、总胆固醇(TC)


总胆固醇升高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是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增高见于高胆固醇血症,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等。减低见于无或低β脂蛋白血症;甲亢、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等。

 

4、甘油三脂(TG)


TG升高通常提示存在影响患者血脂的内外在因素,如不良的饮食习惯,可以辅助评估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及血脂整体控制情况。饮食、年龄、性别等生理性因素对TG水平影响很大。增高见于各种高脂血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等,妊娠、口服避孕药及酗酒也可使TG升高。减低见于低脂血症、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过度饥饿、运动后等。

 

5、载脂蛋白AⅠ和载脂蛋白B——(ApoAⅠ);(ApoB)


参考区间: ApoAⅠ  1.20~1.60g/L


       ApoB    0.8~1.20g/L


部分情况下,ApoAⅠ与HDL-C具有正相关,同时测定ApoAⅠ 与HDL-C对病理生理状态的分析更有帮助。 ApoB与LDL-C具有正相关,是各项血脂指标中较好的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

 

6、脂蛋白a Lp(a)


  参考区间:<300mg/L


Lp(a)水平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基本不受性别、年龄、饮食、环境等因素影响。高Lp(a)水平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发病倾向相关。

 

640.webp (75).jpg


血脂指标增高就是高血脂吗?


到底血脂多高才算血脂异常呢?其实,对血脂问题的准确描述应该是“脂代谢异常”而不是“高血脂”。因为“高血脂”并不是指所有的血脂指标都升高,TC、LDL-C、TG升高被称为“高血脂”,而HDL-C降低才是脂代谢异常的表现,也会对健康造成伤害。有时候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自己周围的人虽然看起来很瘦,却也有高血脂,这些高血脂的“瘦人”多半是不爱运动的人,而“低HDL-C血症”就最偏爱这类人。按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血脂异常的参考标准如下表所示:


640.webp (76).jpg

注:不同医院、不同生化分析仪,正常参考标准有轻微区别


化验单上没有箭头就是正常吗?——分层“降脂”目标


跟徐老伯一样,多数人以为化验单上没有箭头,血脂就是正常的,可以放松警惕了。实际上,对于冠心病、糖尿病,或已经发生过心肌梗死、脑卒中的患者,血脂目标值要低于化验单给出的参考值;男性≥45岁、绝经妇女、肥胖、有血脂异常及心脑血管病家族史等血脂管理的重点人群,血脂指标不能仅参考化验单上的箭头,而且这类人群应该每年检测一次血脂。血脂管理中,我们重点关心两个指标:LDL-C和TC。医学上把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状态分别比喻为“红、橙、黄、绿”四种颜色,知道自己属于哪类人群,“对号入座”,把血脂水平控制在目标值以内。

 

640.webp (77).jpg


如何做好血脂检测前的准备?


  1. 避免大酒和大肉 血脂检测前要空腹,一般清晨空腹采血。24小时内不饮酒,不食用特别油腻的食物,以免影响TG水平。


  2. 体况稳定再体检 体检对象应该在抽血前2周保持平常的饮食习惯,体重稳定,无急性病、外伤、手术等意外情况发生。抽血前24小时内不做剧烈运动。


  3. 妊娠后期不参考 妊娠后期各项血脂指标都会增高,应该在产后或终止哺乳后 三个月查血,才能反映基本血脂水平。


  4. 某些药物会影响 查血以前,应停止使用降血脂药、避孕药、某些降压药、降糖药等影响血脂的药物数天或数周,否则应记录用药的情况。


  5. 季节变动要防备 血脂水平随季节变动,体检对象应该每年在同一季节检查。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检查"风云杂志主编:施佳华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