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4949 篇文章
上一篇,我们谈到早搏仅仅是一个信号,不必谈早搏色变。但不少年轻人因为学业或工作压力长期熬夜,可以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液内儿茶酚胺等激素水平增高,都可以诱发早搏。
那早搏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中医有妙招!
对于生理情况下早搏患者,一般无须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除少数因心悸等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者),然而反复发生的心悸却着实令人心烦;更有不少需要服用西药的早搏患者,也常不能完全终止早搏、心悸症状。千百年来中医治疗“心悸证”的实践证实中医药却能很好解决这些问题。
早搏在传统中医学里属“心悸”、“怔仲”等范畴。病位虽在“心”,但发病常与五脏相关,并受气、血、痰、瘀等的影响。目前则认为本病的发生与七情过极,情志失调尤为密切相关。现代人常常起居失常、日夜颠倒,从中医角度讲这很容易导致人体阴阳失调,形成阴虚火旺的体质等,进一步耗伤心神而产生“心悸”、“怔仲”等症状。
根据中医辩证,心悸常见证候类型有心气亏虚、心阳不振、心阴不足、心血不足、痰扰心神、心血瘀阻等,临床上以个体化的辩证论治汤药治疗常可有效减少早搏,缓解症状。
古人治疗“心悸”也有很多有效经典方剂被一直沿用至今,如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记载的“炙甘草汤”(又被称为复脉汤)就是其中最著名的方剂,可用治“脉结代,心动悸”。该方通过益气滋阴、通阳复脉的作用使心悸和异常搏动的脉搏恢复正常,是临床治疗早搏的常用方剂。
中药治疗早搏除了辨证施治外,还可根据中药的药理作用加用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中药,如茶树根、苦参、万年青根等都是在辩证论治基础上被经常选用的。
此外,中医的针灸治疗(包括耳针)也显示了对早搏的良好疗效,并常可很快缓解症状,可以请有经验的针灸医师施治。
那怎么做才能预防早搏呢?
让我来教教你!
对于心悸早搏的预防我们要做到慎起居、畅情志、调饮食。可以通过以下这几个方面来进行:
慎起居:
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畅情志:
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情要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出现长期焦虑、紧张、压抑等不良情绪,也要避免过大的情绪波动。
调饮食:
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避免过饱或过饥、尽量少吃一些具有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对于咖啡、浓茶这些饮料也要适当的少喝一些。
相信通过恰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起居调摄,能够有效地治疗生理情况下早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文作者:阮小芬医生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心欣向荣杂志主编:崔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