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4855 篇文章
孕期是每个准妈妈最幸福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因为新生命的孕育,让每个准妈妈都满怀期待和憧憬。十月怀胎也像一个升级打怪的过程,孕期的各种不适,往往会给准妈妈们带来一定的困扰和烦恼,很多准妈妈在怀孕后总是为不“解”之“秘”所困仿佛化身“貔貅”只进不出,整个人都emo了~

其实,便秘在怀孕期间很常见,特别是在孕中后期,也有的人从孕早期就开始了,几乎有一半的孕妈在孕中后期后都经历过便秘。
孕期便秘有哪些原因呢?
激素水平影响
怀孕后,孕激素分泌增多,胃酸分泌减少,胃肠道的肌肉张力下降及肌肉的蠕动能力减弱,导致食物在胃肠道停留的时间加长,不能及时排出。而食物长时间停留在肠道内,残渣中的水分又被肠道重新吸收,粪便变得又干又硬,更难排出体外。
子宫增大压迫
随着孕周增加,子宫不断变大,会压迫到肠道,到了孕晚期,子宫会像一个大西瓜挤压肠道,粪便不易通过肠道,导致排便困难。
饮食结构变化
怀孕期间,很多准妈妈担心营养摄入不足,大量摄入高蛋白、高脂肪饮食,或在孕期时补铁、补钙等,而对于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较少,也会引起便秘。
缺乏运动
随着肚子的增大,准妈妈的运动量也有所下降,不利于肠道的蠕动,久坐久躺,就容易引起便秘。
此外,孕妇腹壁的肌肉力量会变得软弱,排便时没有足够的腹压推动,难以将堆积在直肠里的粪便排出去。
怎么应对不“解”之“秘”呢?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无论能不能“如愿以偿”,养成晨起定期排便的习惯都非常重要!据研究报道,最佳排便时间是睡醒和早餐后2小时内,此时,结肠运动最为活跃。长此以往,有助于帮助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能有效预防便秘和痔疮。
如厕时建议采用马桶排便,抬高脚步,使膝关节高于髋部,必要时借助小板凳等工具。不建议在马桶上停留过长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排便时要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
饮食结构调整
有便秘困扰的准妈妈,在保证营养均衡全面的同时,平时要避免吃辛辣的食物,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玉米、红薯、小米等粗粮,苹果、香蕉、梨、火龙果等水果,还有芹菜、菠菜、西蓝花等蔬菜以及坚果类,这些食物有利于促进肠道的肌肉蠕动,软化粪便,从而起到润肠滑便的作用,帮助孕妇排便。
同时也要增加水分摄入,每日保证饮水1500-1700ml左右,最好是喝温开水,可以添加少量的蜂蜜,促进肠蠕动,另外建议孕妈们每天早上起床后空腹喝一杯水,以促进肠蠕动,产生便意。
全身和局部的运动
全身运动
建议准妈妈适当的运动,缺乏运动或长时间不活动的话会导致便秘情况变得更严重,所以,准妈妈平时增加散步、瑜伽、孕妇操等适当活动来增强胃肠蠕动、助眠。
提肛练习
建议准妈妈每天进行提肛联系,锻炼盆底肌会使排便更加容易,同时也会使肛周部的血流量增加,阴道、会阴及直肠处的肌张力增强,从而预防痔疮的发生。而且,盆底肌的锻炼还会帮助你生产并加速产后恢复!
做法:全身放松,有意识地收缩肛门,缓慢上提,然后放松,反复做30-40次,每天早晚做两组。提肛练习可随时进行,办公时、乘车时、看电视时、睡前都可做!
保持身心愉悦
中医认为情志不调,会导致气机失常,以至腑气不通而发生便秘,因此,孕妈们要避免疲劳,合理安排工作,保证充分的休息,保持心情愉悦。
药物治疗
乳果糖
这个药为渗透性泻药,通过将身体的水分吸到肠道或防止大便中的水分被吸收来增加肠道中的水分而起作用。可用于妊娠期及哺乳期,对大部分孕妇非常有效,每天早晨空腹喝,半小时内会产生便意,可连续每天喝。乳果糖在结肠中被消化道菌丛转为成有机酸,导致肠道内PH值下降,并可保留水分,增加粪便体积,刺激结肠蠕动,缓解便秘。
开塞露(不建议!!!)
开塞露在国内的指南中属于孕妇禁用,在国外属于慎用。所以不是特别必要的情况下就不建议用开塞露。如果便秘严重,可偶尔使用开塞露,且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以及妊娠晚期使用。妊娠早期和中期使用开塞露,会刺激肠道过度蠕动,而肠道与子宫紧邻,肠道过度蠕动会刺激子宫引起子宫收缩,从而增加孕妇流产或早产的风险。
中医中药
如果上述食物和药物疗效不佳的孕妇,可寻求中医药的帮助。中医认为运气便秘以阴虚血热体质居多,津液耗伤,无以行舟,应该清热益气,滋阴增液为治疗之本。比如选用沙参麦冬汤为治疗基础方,运用生地、麦冬、百合、北沙参、玉竹等滋阴的中药;或者选用生白术、苎麻根等即可安胎又能润肠的中药。中医讲究四诊合参,辨治论治,针对不同体质的孕妈,可采取个体化的中医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医外治法
耳穴压丸
耳穴是依据经络理论和全息理论,认为内在脏腑和四肢躯干均在耳廓部有相应的对应点。选择这些对应点贴压,并施以按、压等外力刺激,通过神经与经络的感传效应,可调整内在脏腑与气血失调。
针对孕期便秘可选取大肠、小肠、脾、胃,贴上耳豆(王不留行籽或磁珠)再稍加用力按压,以局部酸、胀、痛、热为主,每日按压3次,每次按压2-3分钟。

穴位按摩
根据子午流注理论,手阳明大肠经气血在早上5点至7点最为旺盛,准妈妈可以通过天枢配大横穴,中脘配上巨虚穴调理脾胃,行滞通腑,每日晨起揉一揉腹部的这四个穴位,每次每穴2分钟,既可以与宝宝互动,又可以刺激大肠经发挥作用,缓解便秘。

大横穴具有促进脾运化功能,取卧位时,此穴就位于脐中旁开4寸的位置处,左右对称;
天枢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之处,可以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是腹部疾病的治疗要穴,此穴就位于脐中旁开2寸的位置处,左右对称。

中脘穴位于任脉之上,可直接调控胃腑气血的阴阳虚实,是治疗胃肠疾病的要穴,此穴位于脐中直上4寸处,或胸骨下端(胸剑联合)与肚脐(神阙穴)连线中点。

上巨虚穴位于足阳明胃经,是大肠下合穴,具有调和肠胃、通经活络的功效,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外膝眼)下6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知音中西杂志主编:吴胜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