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CKD)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慢性病,病因多种多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慢性肾脏病在全球范围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态势。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诊疗费用使得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之后又一个严重威胁公共健康的重要疾病。
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慢性肾脏病的病因以IgA肾病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为多见,随着各种慢性肾脏病的进行性发展,会引起肾单位和肾功能不可逆地丧失,导致以代谢产物和毒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内分泌失调为特征的慢性肾衰竭,最终进展为尿毒症。由于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从而导致CKD的公众知晓率低、治愈率低,我国普通人群的患病率约为10.8%。
认识我们的肾脏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位于腹膜后脊柱两旁,左右各一个,形似蚕豆。基本的功能就是生成尿液,借以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同时经过重吸收保留水分及其它物质,调节水、电解质和体内酸碱平衡。此外肾脏还具有调节血压;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活性维生素D3,保持骨骼健康;参与激素的降解等作用。一个健康成年人的肾脏每天要形成尿液1.8升左右。
(慢性肾脏病的治疗重点 肖秘苏制)
慢性肾脏病患者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一、肾性高血压患者
50%-75%的慢性肾病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高血压是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高血压能导致靶器官肾病的损伤。降压药物治疗目的是通过药物降低血压,延缓肾功能减退和终末期肾脏病的发生,预防或延缓心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可作为首选降压药,长期用药不产生耐药性,适用于轻、中度慢性肾脏病患者,尤其适用于蛋白尿患者。CKD4-5期患者慎用。用药时需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病情再逐渐加量。ACEI类药物可使缓激肽增多,需注意干咳和血管性水肿等副作用。
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可延缓肾脏病变的进展,减少蛋白尿排泄,对肾脏有保护作用,适用于对ACEI不能耐受的患者,如氯沙坦片(科素亚)、缬沙坦片(代文)、厄贝沙坦片(安博维)。目前,临床上不推荐ACEI与ARB联用。
3.利尿药
适用于肾病时水钠潴留,特别适用于容量负荷过重的CKD患者,与ACEI或ARB联用可以降低高钾血症的风险,因此常作为联合降压治疗药物。
4.钙离子拮抗剂CCB
CCB能与各类抗高血压药联合使用增强降压疗效;降压效果明确、迅速、有效,疗效不受食盐摄入量的影响,适用于盐敏感性高血压;在肾功能受损时,无需减低长效二氢吡啶类CCB剂量;其具有减轻血管钙化、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在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方面有一定优势。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颅内出血、脑卒中急性颅内压增高者禁用,合并严重心力衰竭者慎用。
5.β受体阻滞剂
一般不用于单药起始治疗肾性高血压,在临床上适用于伴快速性心律失常、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长期服药应遵循撤药递减剂量原则,老年人需采用个体化的剂量。
高血压基本及联合用药的推荐
绿色实线:最优推荐
绿色虚线:有效组合(有限制)
黑色虚线:可能有用但证据不足的组合
红色实线:不推荐
二、肾病高脂血症
一般首选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如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钙等。对于以甘油三酯TG升高为主的则选用非诺贝特片、吉非贝齐片等,但其不能用于严重肾功能衰竭患者。他汀类和贝特类药物联合应用会增加横纹肌溶解的危险性,联用应用需慎重。
三、肾病糖尿病患者
(口服降糖药用于不同肾功能分期的示意图肖秘苏制)
四、肾病高尿酸血症
1.别嘌醇
可延缓慢性肾脏病患者肾脏病变的进展。慢性肾脏病伴贫血患者需要口服铁剂时,不宜与别嘌醇同服;肾功能不全患者中使用噻嗪类利尿剂,会增加发生肾功能衰竭及出现别嘌醇超敏反应综合征的可能,应避免同时应用。
①别嘌醇的严重不良反应与所用剂量相关,当使用最小有效剂量能够使血尿酸达标时,尽量不增加剂量。
②控制急性痛风发作时,建议同时应用秋水仙碱或其它消炎药,尤其是在治疗的早期。
2.非布司他
适用于长期治疗,对肾功能不全患者安全性更高,能明显降低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且非布司他用药无需考虑食物或抗酸剂的影响。
3.苯溴马隆
适用于高尿酸血症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长期使用对肾脏无显著影响。
①治疗期间需大量饮水以增加尿量(治疗初期饮水量不得少于1500~2000 mL/天),避免排泄尿酸过多而在泌尿系统形成尿酸结石;
②监测肝肾功能;
③开始用药期间,建议给予碳酸氢钠,使患者尿液的pH控制在6.2~6.9。
容易引起肾功能损害的药物
1.抗菌药: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链霉素)、β内酰胺类(青霉素、苄星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唑林钠、头孢拉定)、多肽类(多粘菌素、万古霉素)、四环素类(四环素、多西环素)、喹诺酮类(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磺胺类(磺胺嘧啶、柳氮磺吡啶、复方磺胺甲恶唑)、抗结核类(利福平、异烟肼)、抗真菌类(两性霉素B、灰黄霉素)、红霉素、呋喃妥因、阿昔洛韦。
2.非甾体类抗炎药:吲哚美辛、布洛芬、保泰松、吡罗昔康、阿司匹林、氨基比林、对乙酰氨基酚、安乃近、萘普生。
3.抗肿瘤药:顺铂、卡铂、甲氨蝶呤、丝裂霉素、氟尿嘧啶、环磷酰胺、多柔比星。
4.利尿药和脱水药:氨苯蝶啶、呋塞米、甘露醇、右旋糖酐。
5.造影剂:含碘、钆造影剂。
6.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法莫替丁、雷尼替丁。
7.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环孢素、他克莫司。
8.植物类中草药:马兜铃、鸦胆子、巴豆、番泻叶、肉桂、雷公藤、细辛、草乌、木通等。
9.动物类中草药:斑蝥、蜈蚣、蜂毒等。
10.矿物类中草药(含砷、汞、铅类):砒霜、雄黄、朱砂等可致肾损害。
慢性肾脏病患者一般应尽量避免使用上述药物。必要时可进行血常规检查,根据血肌酐水平计算GFR,以评估患者的用药获益和风险,确定是否需要使用此类药物或适当调整用药剂量,避免进一步加重肾损伤。
最后提醒大家,请在医师与药师指导下用药,用药还需审“肾”笃行。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6e药师杂志主编:张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