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孩子发热咳嗽刚好,怎么又呕吐了?

作者:徐灵敏    2024-01-23原创标识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4711 篇文章

2023年,可以说是儿科医护、儿童及其家长们最艰难困苦的一年!儿科医生护士在繁忙、紧张、高压的诊疗工作中,也理解和承受着儿童们的“哇哇”哭闹不配合、家长们的抱怨不理解。儿童看病这么难,说到底还是那个大家多年努力破解的“儿科医生短缺”问题!在国家鼓励生育二胎、三胎的当下,在“儿科医生短缺”问题难以破解的当下,科普传播儿科知识尤为重要。

图片14.jpg


2023年,从年初的新冠病毒、合胞病毒、手足口病病毒等病毒感染,到年中、年末的肺炎支原体和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儿科医生和儿童家长们一起讨论、研究最多的就是发热咳嗽问题。近期在儿科门急诊,呕吐的患儿增多了,爱孩子的家长朋友们难免心痛和焦虑:“孩子发热咳嗽刚好,怎么又呕吐了?”


此文作为祝福儿童健康、家庭幸福、国家昌盛繁荣的跨年心愿,结合家长朋友们的问题,科普下儿童呕吐的相关儿科学知识。

 

一、 孩子发热咳嗽刚好,又出现呕吐的可能原因


1. 饮食不当导致的消化不良

原有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咳嗽好转了,孩子的全身一般情况也随之好转,食欲好转后饮食过多,可能会超出孩子的承受能力。改善调整饮食饮水后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若呕吐消失、状态好转,就不用紧张了。


2. 药物副作用

治疗呼吸道感染常用的阿奇霉素、红霉素、头孢菌素等抗生素、部分清热止咳类药物都有刺激胃肠道的副作用,较长时间的应用还有肝肾毒性。停药后呕吐情况会好转,必要时化验检查下肝肾功能。


3.新发疾病

儿童抵抗力低下,就医、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中都会接触到其他的易感病原体,导致一个新的疾病。就医候诊时间长、拥挤、环境通风卫生条件差是重要的易感因素,今年这种情况尤为常见。比如,肺炎输液治疗中的孩子突然呕吐了,又出现了发热流涕,检测流感病毒结果阳性,就可明确诊断又新发了一种疾病,在维持原有疾病治疗的基础上,也要积极治疗新发疾病。

 

二、呕吐是儿童的常见病症,病因多样复杂


呕吐可见于多种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对孩子身体的影响也千差万别。呕吐不仅是消化系统功能障碍的表现之一,几乎任何感染或情绪紧张都可引起呕吐。儿童呕吐的常见病变系统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泌尿系统。


儿童呕吐了,首先需要鉴别是否为需要外科处理的急腹症,如肠套叠、阑尾炎、各种原因导致的肠梗阻、腹股沟斜疝、胃肠发育异常等。


反复呕吐常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长期反复呕吐可导致儿童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及生长发育障碍。


儿童呕吐比成人更多见,病因更复杂,生理性也更多见。年龄不同、呕吐病因不同,呕吐的结果和影响也不同。

 

三、呕吐是急症,首先要评估病情、保障生命安全


儿童呕吐是急症,可导致水电解紊乱、休克和循环衰竭,儿科医生和儿童家长要在评估病情、保障儿童生命安全的基础上寻找病因,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因治疗。


1.了解孩子的全身症状:

要对呕吐的孩子做全身体格检查,包括一般情况,从头到脚、从外到内,全身皮肤黏膜。


要关注尿量少吗?皮肤黏膜是否干燥、有无皮疹?是否脱水?是否伴有发热、腹泻、头昏头晕、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


2.详查可能病变的局部情况

腹部是呕吐的重点病变部位,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病变都可首先表现未呕吐。局部症状和体征常常有定位意义,例如,呕吐伴腹泻、腹胀、腹部压痛提示胃肠疾病。首先,注意排除肠套叠、阑尾炎等外科急腹症!


3.注意排除常见的严重疾病

如果孩子伴随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惊厥、脑膜刺激征等,提示颅内病变;伴随咳嗽、气喘,提示呼吸系统病变。

 

四、呕吐的初始病情评估很重要


1.首先,有无外科情况?呕吐物的鉴别,颜色、量,胃内容物?有无大便、胆汁、血液?


2.其次,对呕吐儿童进行常规的评估,测量并记录呕吐孩子的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及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


3.确认任何可能危及生命的临床特征,包括气道、呼吸、循环的异常及意识水平下降等。


4.关注是否有全身感染、脓毒症的可能性.


5. 进一步根据呕吐症状及体征,评估是否存在提示病情危重/严重的非特异性症状或体征。

 

五、儿童呕吐病情严重的表现


1.尿少、腹胀、腹痛、进食困难等,提示外科急腹症。


2.长期呕吐伴营养和发育不良,提示先天性发育异常可能。


3.<6个月的患儿严重的表现:嗜睡、活动减少、面色苍白、喂养困难、尿量减少和胆汁样呕吐.


4.心率异常增快、毛细血管充盈时间≥3s,心率减慢或不齐,有脱水情况,提示病重的可能,需监测血压.

 

六、儿童呕吐病情危重的表现


1.生命体征不稳定:①年龄<3月龄儿体温达38℃以上;②呼吸过快(0-5月龄:>60次/min;6-12月龄:>50次/min;>12月龄:>40次/min);③心动过速(<12月龄:>160次/min;12-24月龄:>150次/min;2-5岁:>140次/min)。


2.精神状态差,对外界反应淡漠或明显哭闹.


3.呼吸困难或皮肤黏膜发绀.


4.脱水貌明显,肢端湿冷,少尿甚至无尿等.


5.既往心肺功能异常、免疫功能异常和出生缺陷病等特殊病史者.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儿科 徐灵敏 主任医师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医患心桥杂志主编:徐灵敏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