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芳香一味疗寒痛

作者:何淼    2024-01-21原创标识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4694 篇文章

640 (3).png

寒风凛凛的冬日里,当你享用加入肉桂的热饮、菜肴或烘焙点心时,那辛而不烈、甘而不腻、醇厚柔和的肉桂芳香气味是否会让你感觉温暖和精神舒缓、放松?人类将肉桂用作香料、调味品和药材的历史久远,东西方均广泛应用。古希腊神话中就有涉及肉桂作为香料效用的内容;而我国中医药学对肉桂药用价值的总结更为系统,两千年前成书的《神农本草经》就载有这一药材,并将其列入“上品”(即不仅可以治病,常服还可养身防病且无毒的品类)。现代科学告诉我们,肉桂那奇妙芳香的来源就是其所含有的肉桂醛等多种挥发性成份(或统称“挥发油”),其含量越高,药用价值越高。中药学所定义的药用肉桂来源于樟科樟属植物中原产于中国广西等地及邻国越南的少数几种桂树的干燥树皮,也有西方植物学家习惯将它们分别称为“中国肉桂”和“越南肉桂”,这些肉桂成品中挥发油的总含量约为4%到7%。


图片


之所以将肉桂中的挥发油的含量作为中药材标砖的主要依据之一,是因为它们不仅散发令人舒适的芳香,更由于肉桂醛等挥发性成份具有重要的药理作用。对于工业革命前的欧洲人来说,由于肉、鱼等动物性蛋白质摄入量较大而又缺少较好的保鲜手段,加入一些香料进行腌制是延长保存期的重要方法,肉桂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香料,这一做法实际上正是发挥了其抗菌杀虫的药理作用。肉桂的重要药理作用还包括(但不限于):镇静、镇痛和降温;抗凝、抗血栓,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冠状动脉和脑动脉血流量;抑制消化性溃疡、抑制胃肠平滑肌痉挛、促进胆汁排泄;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轻过敏反应等。


正是有了上述提到的药理作用的加持,肉桂可以用于缓解一些急性疼痛,这些急性疼痛有着共同的特点:疼痛发生的诱因与“寒”有明显关系(季节转换、环境温度骤降、接触低温物体/液体、摄入寒凉饮食等),或者患者体质较虚弱、对寒凉刺激较为敏感。


1.头痛

常因劳累、受风寒等诱发,头痛时有“收紧感”,有时还伴有颈、肩、背部的板滞、酸痛感。可以单用肉桂3克左右或与3-4片生姜、数段葱白一起煮水(水沸后关火,加盖焖泡约5分钟)服下(煎服法下同),以起到散寒止痛的效果;在水温较高时可先嗅闻散发的芳香气味(即吸入挥发性成份),同样可以起到一定舒缓疼痛的效果;或者可以直接吞服肉桂粉1克。


2.心绞痛

有冠心病基础的患者,平时较怕冷,在劳累、受寒或气温骤降的季节变换期发病。除使用常规的应急中西药物外,可同时尝试用肉桂3-6克水煎服或肉桂粉1-2克吞服,具有温阳宽胸、活血止痛的效用。


3.胃肠痉挛痛、腹泻

因进食生冷或受寒引起上中腹部或脐周痉挛样痛(疼痛发作时呈突然“收紧”的感觉),有时还会伴有腹泻。可用肉桂3克(或加姜2-4片、紫苏叶4-6片)水煎服,或肉桂粉1-2克吞服,均能较快发挥温中散寒、解痉止痛、止泻的作用;对于儿童,可以将肉桂碎末和姜末各2-3克稍加热后用医用纱布包裹,趁温热帖敷于脐部。


4.腰腿痛

平时常常觉得腰或腿“凉”或“冷”、“不热”,特别怕冷,受寒或劳累时引起腰或腿部/膝关节疼痛,疼痛部位常有如同浸没在冷水里的感觉。除了内服以外,还可将肉桂粉外用,以适量橄榄油、或冬青油膏、或凡士林作为介质,在患处进行涂抹按摩,使局部逐渐产生温热的感觉,以起到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效果。


5.痛经

女性在经期前有受寒的情况或饮食生冷寒凉,造成痛经的程度明显较以往严重,或伴有经血色暗,或夹带血块。用肉桂3-6克(或加艾叶6-9克、花椒3-6克)水煎服,或肉桂粉1-2克吞服,均可通过温经活血而缓解疼痛。


6.牙痛/牙龈肿痛

并非很多人认为的牙痛/牙龈肿痛都是“上火”造成的,这类疼痛的急性发作往往与近期劳累有关,并且接触到寒凉的饮食时疼痛或酸痛更加明显,若服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成药物(如牛黄解毒片等)非但无效,反而可能加重症状,此时就需要发挥肉桂散寒止痛的作用,可用肉桂粉和花椒各1-2克在患处含服停留片刻后吞服。


知识点链接:桂皮与肉桂

桂皮是我们日常烹饪所用的香料和调味料,与肉桂有着相似的外观形和香气。的确,两者本就是“亲戚”,是来源于樟科樟属不同树种的干燥树皮,桂皮中所含有的挥发性成份种类也与肉桂基本相同,只是由于含量较低(3%以下),达不到药用要求,因而只作为香料和调味料使用,价格当然也较肉桂更低,中国及斯里兰卡、印尼等很多地区均有出产;尽管餐饮行业中一些精制的餐品和饮品为了达到高品质的口味,以真正意义上的(可作为药材使用的)肉桂作为香料使用,但很多规模化的餐饮烹制或食品加工中使用量较大的香料或调味料中虽然标称加入的为“肉桂”,严格来讲是以“桂皮”作为代用品的。由于桂皮来源较多,且普通民众很难从外观和气味上将其与作为药材使用的肉桂准确区分,因此,当我们需要药用肉桂或肉桂粉时,可到具备资质的中药店购买符合相关标准的药材。


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急诊科

何淼 副主任医师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急中生"治"杂志主编:何淼 熊旭东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