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体检指标尿酸的来龙去脉

作者:雷国华    2024-01-21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4679 篇文章

640 (3).png


文/雷国华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健康医学科
日常临床体检工作中,我总会遇到高尿酸血症患者问:什么是尿酸?尿酸跟我饮食有关系吗?我多喝水,尿酸能排泄出去吗?作为体检医生,我们得清楚尿酸的来龙去脉,才能给患者一个详细易懂的答复。
尿酸从何而来
首先尿酸的来源得从嘌呤说起,那么嘌呤又是什么呢?人体的80%嘌呤来自内源性合成,包括细胞新陈代谢和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能量代谢,20%的嘌呤则来自膳食摄取的嘌呤类食物,见图1。


640 (2).jpg

图1  尿酸的结构



1.人体内的嘌呤碱基主要包括腺嘌呤(adenine,A)、鸟嘌呤(guanine,G)次黄嘌呤(hypoxanthine,Hx)、黄嘌呤(xanthine,X),它是细胞核物质的组成成分,A与磷酸核糖,G与脱氧磷酸核糖构成嘌呤核苷酸,嘌呤核苷酸是合成脱氧核糖核酸
acid,DNA)及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的重要原料,参与遗传信息表达和传递。DNA和 RNA的进一步分解能产生嘌呤。Hx和X为嘌呤分解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最终在不同酶作用下形成终产物——尿酸,X为尿酸主要来源。(deoxyribonucleic
2.嘌呤是重要能源物质,人体消耗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提供能量, ATP耗竭后能活化嘌呤代谢酶的活性和产生过量的腺苷一磷酸,而腺苷一磷酸最终会分解成尿酸。
3.嘌呤还参与组成某些辅酶,腺苷酸是多种重要辅酶的组成成分。
体内代谢产生的嘌呤和膳食摄取的嘌呤最终结局差异甚大。机体代谢产生的嘌呤在多种酶的作用下经过复杂代谢过程大部分合成核酸,被组织重新利用,少部分分解成尿酸,而膳食来源的尿酸,绝大部分生成尿酸。
尿酸有什么作用
正常含量的尿酸作为一种内源性抗氧化剂,嘌呤代谢正常的人食用含嘌呤较高的食物对机体是有益处的,可清除自由基、防止细胞外超氧歧化酶、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免受损伤。
尿酸如何而去
2/3的尿酸通过层层筛选(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分泌—分泌后再吸收)经肾脏排出,1/3的尿酸经消化道排出。第一步,肾小球几乎滤过血清中全部的尿酸,进入到原尿中;第二步,近端肾小管起始部通过主动重吸收,约重吸收滤过的尿酸的98%(几乎是第一步滤过的尿酸全部重新吸收);近端肾小管曲部分泌重吸收量的50%(将第二步重吸收量的一半又排出);近端肾小管直部再吸收二次分泌的40%(将第三步排出量的40%再次重吸收);最终约10%的尿酸排出体外。近端肾小管通过多种转运体参与尿酸重吸收,尿酸盐阴离子转运体、有机阴离子转运体3为主要转运蛋白。
肠道的排泄通过转运体将尿酸转至肠腔进而被肠道内细菌分解或直接排出体外。小肠中的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也参与了尿酸调节,小肠内浓缩核苷转运体2也可抑制嘌呤重吸收。
尿酸的好帮手
果糖可以依靠小肠黏膜的作用被吸收进人体细胞,之后果糖代谢过程中会迅速消耗人体内的ATP,促进尿酸的生成。果糖进入体内后,会转化成嘌呤的底物,使得核苷酸的分解代谢增多,促进嘌呤的合成,从而使得内源性尿酸生成增多,大量摄入果糖会刺激长链脂肪酸合成,引起人体对胰岛素的抵抗,间接减少肾脏对尿酸的排泄。
肉类食物是体内饱和脂肪酸的主要来源,饱和脂肪酸过多会也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减少肾脏对尿酸的排出。酒精、糖尿病、过度运动等可在体内产生乳酸等有机酸,某些弱酸性或代谢物为酸性物质的药物,这些酸性物质也需要经过肾脏排出,和尿酸争抢排泄的通道,影响尿酸的排泄。
某些利尿的药物,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排钾利尿剂,会增加肾近曲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
尿酸的代谢过程
进入人体的嘌呤,首先要送到肝脏加工厂,在这里进行转化,肝脏加工厂共有1 200 mg的尿酸存储量,每天新增约750 mg的尿酸,同时运走500~1 000 mg尿酸,2/3经过肾脏排出,1/3经过消化道排出,人体每天新产生和排泄的尿酸量基本一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中。


640 (5).png



尿酸多高是高尿酸血症
2020年1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正式发布了《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指南中定义了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为:无论男女,非同日2次测定空腹血清尿酸水平>420 μmol/L,称之为高尿酸血症。
讲述完了尿酸的来龙去脉,大家可以理解尿酸的增高 预防及治疗都隐藏在整个代谢过程中。作为体检医师,我们可以更好地为患者解疑答惑,从根源讲解清楚尿酸的增高及日常生活方式改变。一定程度上,减少高尿酸血症患病群体的数量,为“健康中国”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


作者简介

雷国华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健康医学科

专业特长

健康管理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