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4674 篇文章

近日,临床药师接到骨科会诊需求,患儿7岁,右下肢外固定骨搬运术后疼痛明显,患儿母亲所述:患儿自幼蚕豆病,小朋友不能吃蚕豆,其他一切正常,希望医生给开点止痛药。
药师通过详细问诊,并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结合基础疾病,为患儿制定了适合蚕豆病宝宝的止痛药物方案。次日,患儿疼痛明显好转。
那么,蚕豆病是个什么病?众多止痛药物中,哪些才是适合蚕豆病宝宝的?蚕豆病宝宝日常该注意些什么?请听药师为您细细道来。
什么是蚕豆病?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由于红细胞膜上的G6PD缺陷,使得维持红细胞膜稳定性的还原性谷胱甘肽生成减少,而不能抵抗氧化损伤,最终导致红细胞破坏并溶血的一种遗传病[1]。患者常因食用新鲜蚕豆而发病,俗称“蚕豆病”。
严格来讲,蚕豆病并不完全等于G6PD缺乏症,蚕豆病只能被认为是G6PD缺乏症的一种严重类型。
由此可见,蚕豆病不能吃蚕豆并不是过敏,也不是蚕豆造成的,而是一种天生的基因缺陷,蚕豆顶多算个导火索。

图片改编自[2]
蚕豆病「重男轻女」又是怎么回事?
G6PD缺乏症在全球广泛分布,有超4亿人受累。而在我国,它的分布呈南高北低趋势,长江以南等地区人群患病率较高,不过随着人口流动增加,患病率较低的地区也有升高趋势。
由于G6PD基因为X染色体携带,该病系X-连锁遗传疾病,因此通常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病比例约为7:1,其中5岁以下儿童占绝大多数[3]。因此会有蚕豆病「重男轻女」的说法。
蚕豆病都有哪些临床表现?
蚕豆病患者,大部分终身无临床症状,在不发病的情况下,通常不影响寿命及生活质量。部分重型患者可引起新生儿期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或在感染、食物或药物诱发非免疫性溶血,危及生命。
蚕豆诱发的溶血常发生在24小时以内,起病急,出现全身不适、乏力、皮肤眼睛黄染、小便呈浓茶色或甚至酱油色,可伴有发热、寒战等症状。除蚕豆外,溶血的诱因还包括氧化类药物及感染,绝大多数患者在接触诱因后1~3天内发病,蚕豆诱发的溶血症状通常相对较重。


蚕豆病宝宝止痛药的选择
为进一步了解蚕豆病宝宝使用常见非甾体类药物的风险,获得较为可靠的资料,查阅了意大利G6PD缺乏联盟网站[4]中的药物风险等级(http://www. g6pd. org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以及药品说明书,总结为下表:
G6PD缺乏症患者止痛药的选择
注:“—”:未提及相关药物信息;“未注明”:有提到相关药物,但未标注G6PD患者使用建议。
吗啡等阿片类药物和其他辅助类药物,意大利G6PD缺乏联盟网站中未提及药物风险等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和药品说明书中未注明。
药师提醒
表格呈现数据并不适合所有的G6PD缺陷患者,使用时需根据临床患者病史和其他信息综合判断。其中,标明“慎用”的药品,因大剂量或特殊情况可导致溶血,故应根据临床情况,权衡利弊,尽量小剂量短疗程使用。此外,有文献[5]报道,布洛芬在G6PD缺乏症患儿中引起溶血性贫血的临床数据很少,即使存在关联,也极为罕见。因此布洛芬可能被认为是G6PD缺乏症患儿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合适选择。再者,由于临床数据有限,表格中未里出的药物在使用的时候也应密切关注。
除了蚕豆和药品,蚕豆病患者还要注意什么吗?
生活中避免各种食物,药物以及化学物诱导物,是预防蚕豆病发病最重要的措施。此外,蚕豆病患者日常生活还需要注意:
1.任何形式蚕豆加工品(蚕豆粉丝、酱油、豆瓣酱)都可能引起蚕豆病,新鲜的蚕豆会比煮熟的蚕豆氧化性更强。
2.苦瓜和蓝莓:这两个在UpToDate[6]中也被提到,建议蚕豆病患者避免,虽然仍不清楚其直接关系。
3.生活环境中避免接触强氧化性的化学物质
如:萘/芳香樟脑丸、风油精、万金油、杀虫剂、薄荷膏等:染发剂、纹身颜料、指甲花彩绘等。
4.避免服用含川莲、珍珠粉、金银花、腊梅花、牛黄、茵栀黄(金银花提取物)、保婴丹等的中药和中成药。
5.如果接触或进食了可疑物品,出现了皮肤黄染、呕吐腹痛、尿色改变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6.就医时及时主动告知医生患有蚕豆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避免暴露于已知会引起溶血的药物。
7.病菌感染可诱发溶血,应尽量避免感染。
主要参考资料:
1. 中华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新生儿筛查学组等.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新生儿筛查、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 2017, 55(6): 411.
2. Jennifer E, et 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G6PD Deficiency. Am Fam Physician. 2005 Oct 1, 72(7): 1277-1282.
3. 李小玲,易银芝,李梅,等.蚕豆病诊疗及护理的研究进展[J]. 全科护理, 2018, 016(032): 3985 -3987.
4. http://www.g6pd.org/
5. Pankey AN, Chandar A, Isaacson G. Safety of Ibuprofen in Children With G6PD Deficiency: A Systematic Review. Laryngoscope. 2022 Jun, 132(6): 1300-1305.
6. Up to dat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药剂科
山东文登整骨烟台医院临床药学室
胡新华 药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药剂科
王婧 副主任药师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6e药师杂志主编:张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