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4562 篇文章
当地时间2023年8月24日上午,东京电力公司宣布,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污水从当天下午1点开始向大海排放。当天排放了200至210吨污水,计划至少在30年内逐步增加排入海洋的水量。三年后,美国和加拿大将受到核污染的影响。十年后,核污染扩散到世界海洋。除影响全球人类健康外,核污染还将影响鱼类洄游、海洋渔业、生态安全等方面。如何减少核辐射、核污水带来的影响已成为人类关注的新焦点。
核辐射是放射性物质以波或粒子的形式发出的一种能量,辐射有α、β和γ 这3种形式,穿透物质的能力不同。α辐射可以用一张纸阻隔,但吸入体内是有害的;β辐射是一种高速电子,接触后皮肤会有明显灼伤;γ射线类似于X射线,它可以穿透人和建筑物,并在远距离上对他们造成伤害。换句话说,γ射线可以穿过皮肤“隔山打牛”。
核辐射通常会以两种方式对人类造成伤害:
① 人体外的直接辐射,即放射源不与皮肤接触,相当于外部的机关枪向人体射击,我们称之为外照辐射。
② 辐射源先污染空气、食物和衣服等,再通过呼吸、进食和接触皮肤毛孔和伤口进入人体,我们称之为内照辐射。当放射性物质出现在人体内时,必须等到放射性物质从人体排出,或者发生衰变而逐渐减少,否则人体内的持续照射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那么,核辐射会对人的皮肤造成哪些伤害呢?
最常见的损伤是辐射性皮肤损伤(RSI),通常被称为放射性皮炎,是指皮肤受到辐射(主要是β射线和γ射线以及X射线)引起的皮肤粘膜炎症性损伤,主要是因为辐射导致皮肤结构和皮肤细胞DNA损伤,从而导致皮肤炎症。它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经常发生在核辐射事故中或接受癌症放射治疗的患者身上。
急性放射性皮炎:是一种大剂量射线照射后引起的皮肤损伤,常发生于辐射后数天至数月。主要临床表现为:灼热,疼痛,瘙痒,色素沉着,干燥或潮湿脱屑,红斑,重症则会出现水肿,蛋白渗出,溃疡,出血,局部感染甚至坏死。
慢性放射性皮炎是指放射线照射后数月至数年出现的皮肤损伤。主要临床表现为:包括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硬结性水肿,迟发性溃疡、增厚、纤维化等。
目前,临床上常用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分级标准对放射性皮炎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如下表:

核辐射导致皮肤发生这种变化的内在机制是什么呢?研究表明,RSI的机制主要与辐射相关的皮肤细胞衰老、辐射诱导的活性氧(ROS)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有关。然而,目前针对辐射引起的皮肤损伤的治疗策略包括物理治疗、外用敷药或乳膏、生物治疗和手术重建,这些治疗仅限于预防或减轻这种疾病,特别是严重的辐射引起的皮肤损伤,所以,临床上这种放射性皮肤损伤通常具有易复发、难根治的特点。
所以,我们要防患于未然,在面对核污染问题的态度上,要做到不“掉以轻心”,但也不能存盲目的“恐惧心理”,我们需要保持理性和科学的立场。以下是一些个人防护的建议:
① 重视食品卫生
尤其是水产品,注意食品选取的途径,注重食品产地,购买带有相对应食品检测认证的商品;
② 减少在受影响区域的活动
如在核污染的水肿长时间的游泳,潜水,捕鱼等;
③ 避免直接接触雨水
雨水可承载这些放射性物质和水蒸气到达地面。
最后,面对日本的核污水排放,我们需要保持警惕,但不要过度焦虑。我们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与辐射源保持距离,保持健康均衡的饮食,增强体质,增强免疫力,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作者:李思宇,李福伦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白"肤"美健康杂志主编:李福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