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不啻微芒,与爱同行

作者:祝锦江    2023-09-20原创标识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4551 篇文章

我来自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捐献器官获取与分配科,我是一位OPO专职捐献器官获取与维护护士。


图片17.png


2021年10月,在结束了为期两年半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后,我作为科室最年轻的一员,正式加入了这个仅成立一个月的年轻科室。入科前我们科室主任专门找我谈了一次话,他说:“咱们科室不同与一般的临床科室,会比一般的临床科室更辛苦。因为你们需要经常往来于咱们医院和捐献者所在医院之间,会很辛苦的。如果你介意的话我可以推荐你去别的科室。”当时懵懵懂懂的我回答道:“没问题,我愿意来。”没想到来了以后我才知道,以我们经常相伴的,只有半夜出发前,简单吃下一碗泡面;恶劣天气时,出发路上的胆战心惊;高速因事故堵车时,心中无尽的焦急与无奈;一连几天通宵手术后,全身袭来的无限疲惫。而这一切,现在想想我还是会说:“我无怨无悔!”


可是在刚进科室的头半年,和很多刚刚入职新科室的护士一样,刚来到新科室的我除了带着对新科室的憧憬外,也存在着困惑与迷茫。当时我的耳边经常会传来这样的话:“别人做的都是治病救人,你们却是去挖人器官!你们简直就是侩子手,职业杀人犯!!!你们是不是天天跟快死的人打交道啊?人死了你们都不放过,你们好残忍啊!!!”等等或有意或无意或戏谑的话语。再加上周遭朋友对于我们这项特殊工作的不理解也让我感到非常无助。记得有一次在同学的婚宴上,当大家知道我的工作后坐在我旁边的两个同学都将自己的凳子往远处挪了挪,并半开玩笑地说别沾了你身上的杀气。我知道他们只是在开玩笑,但是心中还是难免有些不悦。


是啊,别的护士见到最多的是患者康复出院后的满面春光。而我们见到的永远都是家属与捐献者阴阳两隔的无尽悲伤。那么我做的工作,是否还是我心中最初所憧憬的救死扶伤?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也开始对自己的工作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直到一场特殊的器官捐献手术才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这位捐献者与我同年同月同日出生,因为交通事故引发的颅脑损伤,不幸离世。最终他的父母和妻子决定捐出患者所有可以使用的器官。通过他的大爱奉献,5位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重获新生,2位患者重见光明。


当我们准备将患者从ICU转入手术室进行手术前,他的爱人轻轻伏在患者耳边说道:“亲爱的,你要加油!你要成为光,温暖别人了,我和孩子在家等你回来......”随后她转过身来,对我们说:“谢谢你们,帮我爱人完成了他最后的心愿。”说罢便向我们深深的鞠了一躬。那一刻眼泪已经在我的眼中不住地打转。同时我也想明白了,我们所做的,只不过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别样的方法,去延续捐献者生命的周长。而且我也坚定了要将这份职业更好的做下去的信心。


同样,在这份与众不同的护理工作中,我学会最多的是感恩,感谢每一位器官捐献者及其家属。他们的大爱奉献,不但让许许多多深处疾病痛苦中的器官衰竭患者重获生的希望。更是让无数像我一样的在幕后默默付出的医生、护士、协调员们不再迷茫,坚定的踏出每一步的方向。


正所谓:“不啻微芒,造炬成阳,器官捐献之路固然辛苦重重;唯有与爱同行,方能享受这路途中独一无二的绝美风光!”


最后让我们一起感谢和致敬每一位器官捐献者及其家属,是他们的大爱奉献,才创造了这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

 

姓名:祝锦江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西省护理学会男护士工作委员会推荐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男护士手札杂志主编:叶磊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