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一叶知秋

作者:许良    2023-08-22原创标识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4497 篇文章

暑湿未了,立秋还是如期而到。中医讲究顺应四时,一叶能知秋。一把蒲扇、一片西瓜、一碗百合汤,在弄堂里乘风凉,听大人讲故事,这是我小时候过暑见秋的情景。


图片33.jpg


中医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酸化阴,甘滋润。在夏秋季人们要多吃酸甘之物,尽量不吃辛辣温燥食品,避免生食冷饮过度,导致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适度增加瓜茄类果蔬,是首选祛暑食品。而在立秋时始注意保肺津,少食辛味,宜食百合莲子汤、蜂蜜、乳品等养阴润肺之品,治疗用药以润补为主。


春风暖意,秋风凉爽。中医谓: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秋之交宜清润。早在《内经》就有记载,“人与自然同纪”,也就是说人体睡眠与醒寤必须与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同步一致,顺之则生,逆之则害。中医不忘初衷,遵循天人相应”规律,“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


春发狂,秋作郁。笔者近来就诊了一位年青女白领,白天嗜睡晚上难睡,工作无精打采,哈气连天,经常走神。苔白腻,脉细弦。多导睡眠仪提示:睡眠时间正常,深度睡眠不足。中医辨证证属:肝郁脾虚,湿困内阻。治拟:疏肝健脾,理气化湿,医嘱:动静结合,饮食清淡。患者七剂而愈。


可见,夏去秋来,气候由炎热变得凉爽宜人,人体出汗开始减少,机体进入到了一个周期性的休整阶段,人体水液代谢开始恢复平衡,人的心血管系统的负担也得到缓解,消化系统功能也日渐正常,然而此时人们的身体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疲惫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秋乏”。其实这是不同季节人体的自然生理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秋乏现象会自然而然地消除。然而,长时间处在封闭式空调环境下,又缺少户外活动,昏昏欲睡现象就难消除。


友情提示

劳逸结合,户外散步显得非常必要。路遥知马力,开车要间歇。在中医辨证论治的指导下,秋以养阴润补,得其益,防其害,身心就会健康。


初秋,昼还长夜尚短,时常夜热难耐,导致睡眠不足。适当的午睡既可以补偿夜间睡眠的不足,又顺应了人体生理的需要。午睡最佳时间为午饭后半小时,但更多人因上班的缘故,不躺平而在午后打个盹也蛮好。


 一花一草一世界,一叶知秋意,一树识菩提。说不清道不明,中医辨证来帮你。

 

作者:许良,系上海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医睡眠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擅长治疗以失眠为主症的相关内科杂病和中医康复养生指导。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睡出健康杂志主编:许良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