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闹”肚子了怎么办,试试针灸来帮忙

作者:张汝涵    2023-08-22原创标识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4487 篇文章

随着高温天气的到来,大家开始吃起了冰淇淋、冰西瓜、冰绿豆粥、冰奶茶等寒凉性的食物以追求短暂的降温。与此同时,自己的肚子也开始“闹”了起来,大便次数增多且不成型或如水样,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办呢?这就是今天带大家了解的疾病——泄泻。


图片11.png


一、概述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演或完谷不化,甚至如水样为主要特征的病证,也称“腹泻”。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节发病率高。西医学中,泄泻多见于急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胃肠功能紊乱、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结核等疾病中。


二、病因病机


泄泻的发生常与饮食不节、感受外邪、情志失调、脾胃虚弱、年老体弱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肠,与脾、胃、肝、肾等脏腑密切相关,脾失健运是关键。基本病机是脾虚湿盛,肠道分清泌浊、传导功能失司。


三、针灸治疗


(1)常用穴位及定位

1.大肠俞: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图片10.png


2.天枢:在腹部,脐中旁开2寸。

图片9.png


3.     上巨虚: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图片8.png


4.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图片7.png


5.神阙:在腹中部,脐中央。

图片6.png


操作方法:神阙用温和灸,点燃艾条,分别悬于以上穴位上方2~3cm处施灸,以温热不烫为度,每穴5~10分钟,灸至皮肤红晕即可,施灸时应谨防烫伤。


余穴毫针常规刺。急性泄泻每日治疗1—2次,慢性泄泻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


(2)耳针 取大肠、小肠、腹、胃、脾、神门。每次选用3-5穴,毫针刺法,或压丸法


(3)穴位贴敷 取神阙。用五倍子适量,研末,食醋调成膏状敷脐,2~3日更换一次。用于慢性泄泻。


(4)穴位注射取天枢、上巨虚。选用维生素B 或维生素B,注射液,常规穴位注射。

 

四、艾灸注意事项


1.单次施灸时间不可过长,以防烫伤。


2.施灸时,注意避开易燃物品,以防起火。


3.灸后可饮用热水,避免饮用凉水。


4.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温度,做到既不烫伤皮肤,又能达到好的效果。


5.如若灼伤,可涂以龙胆紫,并用消毒敷料覆盖固定,以免感染。


6.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烦躁等上火症状时,应当及时停止,并增加水分摄入。

 

五、预防调护


1.避风寒,慎起居,调饮食,调情志。


2.忌生冷油腻、肥甘厚味。注意保暖。


3.调节情志,勿悲恐忧伤,


4.暴泻者要减少饮食,可给予米粥以养扩胃气。若虚寒腹泻,可予姜汤饮之,以振奋脾阳,调和胃气。如有泄泻严重者,甚至一日十余次者,应及时就医,防止发生厥脱重症。暴泻停止后也要注意清淡饮食,调养脾胃至少一周时间。久泻者尤应注意平素避风寒,勿食生冷食物。


5.脾胃素虚患者可食用药食同源的食疗方以健脾补气,如将山药、意米、莲子、扁豆、荧实、大枣等熬粥,日常服用以调理脾胃。



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与康复学院

常小荣教授团队

作者:张汝涵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针灸与健康杂志主编:常小荣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