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先心病儿童夏季如何“修心”“养心”

作者:王浩    2023-07-10原创标识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4449 篇文章

暑假将近,每年暑假都是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脏外科最繁忙的手术季节,那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先心病儿童为什么会选择在夏季来“修心”?而夏季术后又该如何“养心”?


一、为什么暑假是“修心”的好时节?


每年暑假都是先心病手术的繁忙时节,很多家长和患儿会选择在暑假来“修心”,这是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暑假通常会有接近两个月的假期,而先心病手术的住院时间一般在1-2周左右,有的会更长一点,而且术后的恢复期一般也需要1-2月,因此,暑假为学龄期的先心病儿童提供了很好的手术时机。这其中包括刚刚检查发现先心病而既往无任何明显症状的学龄儿童,或既往已经历一次或多次心脏手术又在等待再次手术的学龄儿童。既不耽误学业,又为手术治疗和康复提供了时间保障,这应该就是先心病儿童选择暑假手术的主要原因。当然,有人可能会担心夏季潮湿、闷热,容易出汗,容易滋生细菌,不利于伤口的愈合。其实不然!现在住院的病房条件都是非常好的,常规配备中央空调,而且普通老百姓家一般都有空调,能够保障室内温度在合适的范围,所以不需要担心伤口感染的问题。而且,心脏手术的皮肤切口都在胸部,是I类无菌切口,不易滋生细菌,不易感染。


图片7.png


二、先心病术后儿童夏季如何“养心”


暑假为学龄期的先心病儿童的“修心”带来时间上的契机,当然,除了学龄期的,也有相当一部分学龄前的先心病儿童会因为手术时机而正巧选择在夏季进行手术,那么夏季术后该如何“养心”则关系到心脏的康复,需要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关注和重视。


1. 遵嘱服药

遵嘱服药,是保证术后心脏顺利康复的重要前提。为什么先心病术后还要继续服药呢?我们知道,手术本身就会给人体带来创伤,心脏手术时也会给心脏本身带来创伤,在心脏畸形经手术纠正后,由手术导致的心脏损伤则需要一段时间去康复,一般为3-6个月,而术后早期的1-2个月内需要口服心功能支持药物,有些心脏瓣膜置换或体内人工血管移植术后的孩子可能需要长期口服抗凝药物,而这些药物一般来说术后住院期间已经开始服用,出院前医生也会开好带药,但需要提醒的是,出院后要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要随意增减药物剂量或停药,以确保疗效。心功能支持药物一般包括三大类:利尿剂、强心药、扩血管药。其中常用的利尿药有呋塞米、螺内酯等。值得注意的是,在服用呋塞米时一般需要同服钾片,因呋塞米是排钾利尿剂,若长时间服用而不予以补钾可致低钾血症,严重低钾有生命危险。而螺内酯是保钾排钠的,长期使用不会导致低钾,但可能低钠,因此,无论是呋塞米还是螺内酯,如果长期服用都需要有医生的指导。


地高辛是最常用的口服强心药,可以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同时还有减慢心率的作用。当睡眠或平静状态下孩子的心跳偏快(发热除外),或者心超提示心脏收缩力差(非心律失常的原因)的时候,地高辛是最合适的药物。但需要提醒的是,地高辛服用过量会导致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及心律失常等,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致生命危险。需要警惕的是,在地高辛服药期间,若较长时间进食差导致低钾时,更容易诱发心律失常。为有效预防地高辛过量中毒,我们推荐:遵嘱服药、严禁过量,认真监测。对于婴幼儿,推荐使用地高辛酏剂,便于精确计量,避免过量。每次准备服用地高辛前,应先测量孩子的心率,若低于医生设定的界限,应临时停服一顿,下次准备服药前仍需测量心率,如果还是低,则继续暂停一顿。当高度怀疑孩子地高辛中度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测地高辛药物浓度。


此外,还有扩血管药物,常用于瓣膜返流的孩子,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具有降血压作用,因此在服药的初期应监测孩子的血压。大孩子服药期间如果出现头晕,要排除低血压的可能。


华法林是最常用的抗凝药物,一般用于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术后,能有效抑制人工瓣膜上血栓形成。但华法林过量容易导致出血,甚至是脑出血。而华法林不足量则容易导致人工瓣膜血栓形成,甚至血栓脱落致脑梗塞的可能。因此,服用华法林期间需要长期监测凝血指标,以免造成严重并发症!


图片6.png


2. 充足休息与适量运动

充足的休息对先心病孩子术后心脏的顺利康复至关重要!我们知道,人体很多脏器在损伤或做完手术后可以通过暂时停止功能状态来获得修养。比如肢体骨折后,可以通过卧床或者制动,让骨折的肢体得到很好的休息。再如肠道手术后,可以通过禁食来让消化道获得休息。然而,心脏手术后,我们无法通过让心脏停止跳动来使心脏获得休息,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可以通过减少机体活动来减轻心脏的负担,从而达到让心脏休息的目的。一般来说,心脏的负担是跟机体代谢率有关的。睡眠时,机体组织代谢率下降到一天中的最低水平,此时心率也将降到最慢,心脏的工作负荷也将降到最低,心脏才能得到最好的休息。随着苏醒、活动及剧烈活动的变化,机体的代谢率不断增强,心率不断增快,心脏工作负荷不断增大。因此,心脏术后应该:①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夏季白昼长,建议每天午睡半小时,且晚上也不宜晚睡,确保睡眠时间。夏季炎热,或干燥或潮湿,要调整好室内温度和湿度,确保睡眠质量。②术后3-6个月内避免孩子剧烈活动。当睡眠和休息得到保证的时候,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病情和体能恢复情况进行适当活动,做到动静结合,避免劳累。婴幼儿需要在家人的看护下活动,要避免长时间无节制玩耍,一般每次运动控制在一刻钟以内,如果孩子不能配合,可以抱一抱或者通过其它方法来转移。

图片5.png


3. 控制水份和适量补水

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的1-2个月内,先心病孩子几乎都会被要求控制水份的摄入,这是有别于其它脏器术后要求的一大特色,且越是心功能差的孩子,其摄水量越会被要求严格控制。因为大量摄入的水份,最终会像川流大海一样汇聚到心脏,把心脏撑大,增加心脏的负担。当摄入的水份被加以控制后,回流到心脏内的血容量也会减少,心脏负荷就会减轻,这样才能真正成为“轻快蹦跶的小心脏”!但是夏季炎热,难免出汗增多,过分限制水份摄入容易造成机体脱水,甚至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和中暑症状,因此需要特别注意适量补水。因此,心脏术后应该:①遵医嘱控制水份摄入,逐周放开。水份包括奶、水、饮料、汤汁、水果等,其中特别要注意西瓜,水份极其丰富,当心摄入过量。对于喝奶或摄水有明显需求的孩子,可以逐周放开,每周增加10%,同时观察尿量是否同步增多,至少不应该更少。②适量补水,少量多次。可以根据孩子排尿的颜色和量判断是否缺水,如果尿少且色深,提示缺水,需要补充水份。大龄儿童还可以结合口干程度来决定是否需要补充水份,适当保持轻微的口干可能是恰到好处的。小婴儿可以结合囟门凹凸的程度来决定是否需要补充水份,保持囟门轻微的低平可能是恰到好处的。囟门过凹说明机体缺水,需要增加水份摄入。然而,当需要补充水份的时候,应注意避免一次性大量摄入,以免心脏负荷急剧增加导致心衰的可能,因此,建议少量多次补水。


图片4.png


4. 饮食清淡和增强营养

科学的饮食有利于术后人体各项机能的快速恢复,包括心功能、肠道功能及免疫力等。一般来说,手术后都建议清淡饮食,因为手术本身对人体是一种创伤,机体会产生应激反应,导致消化道功能下降,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更是如此。但是,何谓清淡饮食?很多人会有理解上的偏差。清淡饮食并不等同于粗茶淡饭,而是指少油、少盐、不辛辣、口味清淡、容易消化的饮食。从营养学角度讲,清淡饮食最能体现食物的本味,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食物的营养成分,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营养价值很高。然而,在手术创伤后,机体创伤的修复需要大量营养的支持,但切忌暴饮暴食,应少量多餐,在清淡饮食的基础上,给予优质蛋白摄入。比如,一岁以内的孩子,可以按照术前原来的母乳或奶粉,适当添加一些辅食,如米粥、菜泥、蛋羹、鱼糜、肉糜等。一岁以上的小朋友,可以选择蛋、奶、肉、鱼等容易被人体吸收的优质蛋白。术后不宜食用红枣、桂圆等大补的食物,避免吃山芋、土豆、萝卜、蚕豆等易产气的食物。另外,在手术伤口愈合阶段,应尽量避免食用海鲜,以减少对伤口的不良刺激。


图片3.png


5. 预防感冒和预防感染

人体在受到重大创伤或手术后,机体免疫力会下降,此时若接触病毒或细菌则容易感染。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重者可继发肺炎,不利心功能恢复。因此,先心病术后3个月内,应:①减少亲友的探望,尽量避免去人多的地方,以免发生交叉感染。但可以选择在夏季早晚阳光柔和的时候带着孩子去室外人少的地方晒晒太阳,透透新鲜空气。②注意手卫生,能有效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除了孩子,照看孩子的家长更应注意手卫生,以确保不会把病原微生物从周围环境中带给孩子。③保持口腔清洁,积极预防牙周炎或蛀牙,以减少因口腔感染或拔牙操作而导致的一过性菌血症发生,后者可致心内膜炎,特别是心脏瓣膜置换或人工血管植入术后。④合理设定空调,室内温度以25~27℃为宜。心功能不全的孩子往往出汗较多,需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衣物。外出归来不可直接进入空调房,先用毛巾擦干身上的汗水,换上干净干燥的衣服后,再入空调房。空调房也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感冒病毒和或其他病菌传播,每天最好保持房间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⑤监测体温。出院后第一周每天定时监测体温,如肛温>38℃,立即至医院就诊。⑥伤口护理。要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每周至外科门诊更换伤口2-3次,如发现伤口红肿、化脓等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孩子伤口拆线的时间是拔出胸引管后10-14天,拆线前不可以给孩子洗澡,可以在伤口以外的地方进行擦拭。拆线后,待伤口结痂脱落,可以给孩子洗澡。


图片2.png


6. 定期随访

定期随访,是保证术后心脏顺利康复的重要保障!出院宣教时,护士一般会交代常规复查的时间,比如出院后1月、3月、半年和一年等。但是,具体复查的时间还是要听从主刀医生或床位医生的安排,出院前务必跟主刀医生或者床位医生确认首次复查时间。术后如有持续或反复发热、纳差甚至呕吐、尿少、胸闷、心悸、气喘、气急、呼吸费力等问题,应及时与主刀医生或床位医生取得联系,或尽快到医院就诊。复诊推荐看自己主刀医生或床位医生的门诊,因为他们是对孩子病情最了解的人。复诊时,主诊医生会详细了解孩子出院后的情况,然后进行心肺听诊及其它必要的体格检查,并酌情开具心超、心电图、胸片、CT或磁共振检查,以及一些血液化验等,从而制定或调整下一步的康复计划,促进宝宝更好的康复。有的孩子可能在医生询问病史和查体后无需做任何额外检查,有经验的医生可能通过询问病史和查体就可以直接判定孩子术后心脏的康复情况。值得提醒的是,在结束本次复诊前,应与医生确认下次复诊的时间,这一点至关重要!


图片1.png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心脏外科 王浩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科”话未来杂志主编:沈碧玉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