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4433 篇文章
自古以来,端午节那天,人们往往会做些仪式,在家搞卫生,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等,俗称“卫生节”。曾记得我小时候,祖辈每年在端午午时,选用菖蒲、艾叶、苍术、白芷等草药适量,置于香炉中,慢慢燃烧。其药香缭绕,其芳香有辟秽、杀菌防病之效。而如今吾辈传承中医学术,临床上常择用菖蒲之类芳香开窍之药效,用于防治抑郁焦虑。

值得一提的是,端午节又常常在6月芒种前后。今年因闰4月,与夏至相遇。通常这时段,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一般人称这段时间为梅雨季节。由于此时的天气越来越热,蚊虫孳生,容易传染疾病,所以五月又称“百毒之月”。尤其进人黄梅夏湿天,宜服芳香化浊、清解湿热之方,如每天适当用鲜霍香叶、佩兰叶各10g,炒麦芽30g等,水煎代茶饮,能达到除暑神爽开胃之效。如果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胸闷、心悸、注意力不能集中、大量出汗、四肢发麻、口渴、恶心等症状,是中暑的先兆。应立即将病人移至通风处,给患者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若用西瓜汁、芦根水、酸梅汤,则效果更好。

端午吃粽,功名得中。但吃粽子是有讲究的。粽子要热透再吃。粽子最好不要凉着吃,吃前要彻底加热。一是糯米和粽子馅都是容易变质的食物,加热不充分,吃下去很容易发生食物中毒;二是因为变凉的粽子过油、过黏,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还有一点要注意,粽子剥开后如有黏丝,则表示粽子可能放很久不新鲜了,最好别食用。

粽子大多用糯米做成,缺乏纤维,黏度高、不易消化。专业医师建议,吃粽子时最好能同时喝茶水,帮助吞咽和消化。甜的粽子,如枣泥、豆沙馅的,配薄荷茶、绿茶;咸粽子,如椒盐、蛋黄等配乌龙茶,能衬出咸甜口味的特点,更加爽口;肉粽子含油多,如鲜肉、火腿等,配普洱茶、菊花茶、山楂茶,可以帮助消化,去油解腻。此外,配一些蔬菜水果和粽子一起吃,更有营养。
友情提醒
高血脂病人应避免食用,可选择豆沙粽、小枣粽和八宝粽等。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因为糯米升糖指数高,不管是甜粽还是肉粽都应避免食用。
中老年人和体弱者不宜多吃粽子,如果要吃,也应选小粽子,尤其是含有粗粮、薯类的粽子、不加油不加肉的粽子。胃肠道疾病和糖尿病患者最好少吃或不吃,老年人切忌贪多贪凉,最好分小块多次食用,迷你粽就是不错的选择。
作者:许良,系上海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医睡眠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擅长治疗以失眠为主症的相关内科杂病和中医康复养生指导。
门诊时间:周四下午、周五下午(上海市中医医院 芷江路中路274号)
周日上午隔周(上海市中医门诊部 石门一路67弄1号)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睡出健康杂志主编:许良
岳阳医院李福伦科普抄袭
岳阳医院李福伦教授科普配图抄袭微博画手:一杯拔丝地呱。已告知该作者,望好自为之。
2023-07-01 14:08
我要点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