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洗牙前验个血,真的很荒谬吗?

作者:富饶    2023-03-02原创标识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4264 篇文章

前几日,网络上有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就是洗牙会不会感染梅毒,并由此引出洗牙前是否需要验血的话题。


这个话题最初是由一个科普大咖提出的,但很快就受到一些医学专业人士的质疑;而在读者群中,虽有支持者,但更多是反对者。


医学专业人士和反对者的理由很充分:正规医院都是能够严格消毒器械、设备的,非要加一个验血,简直就是多此一举,难免有过度医疗、乱收费等嫌疑。


要弄清楚这件事,必须要明确以下问题:

①洗牙过程是否存在感染风险;

②如果有风险,感染防控的关键又是什么?

③验血到底有没有必要?


洗牙真的有感染风险吗?


在自然界中,致病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很多。但在口腔诊疗过程中,可能的途径基本分为三类: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


所谓接触传播,就是通过直接接触含致病微生物的血液或被血液污染的唾液,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医疗设备、器械和日常用品将致病微生物传播给易感者;


所谓飞沫传播,就是通过含致病微生物的飞沫(>5 μm)在近距离范围内(1 m以内)将致病微生物传播给易感者;


而空气传播,则是指通过含致病微生物的飞沫核(≤5 μm)在远距离范围内将致病微生物传播给易感者。


因此作为常规的口腔诊疗操作之一,洗牙不仅的确存在感染风险,而且可能感染的病原体也不一而足。

 

洗牙感染防控的关键是什么?


虽然洗牙的感染风险的确存在,但由于不同病原体的致病力不同,可能的传播途径也有差异,因此在洗牙过程中,感染防控也是有针对性的。


通常认为,在口腔诊疗过程中需要重点防控的是艾滋病病毒(HIV)、乙肝病毒(HBV)、结核杆菌和梅毒螺旋体等病原体的感染。


众所周知,除结核杆菌外,其他三种病原体通常都是以接触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的。因此,采用一次性器械或消毒器械、设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在采用一次性器械或消毒器械、设备的前提下,虽然洗牙过程中通过接触方式传播HIV、HBV、梅毒螺旋体的可能性已经大大降低,但仍有可能通过飞沫或空气传播HIV、HBV。而梅毒螺旋体因在体外不易存活,其飞沫或空气传播的可能性并不大。


由此可见,在采用一次性器械或消毒器械、设备的前提下,虽然梅毒传播的可能性很小,但尚不能完全避免HIV、HBV的传播,尤其洗牙过程还是有创操作。


那么,就艾滋病和乙肝作为血液检查项目而言,您还觉得是小题大做吗?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些疾病本来也是洗牙的禁忌证。

 

验血的意义不仅仅是针对传染病


洗牙前验血,除了要查传染病情况,还要筛查出血性疾病情况。因为洗牙是针对牙龈炎、牙周炎治疗开展的操作,而患有牙龈炎和牙周炎的牙龈组织本来就有炎症,很容易出血,如果患者本身再有出血性倾向,贸然洗牙很可能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现在您知道了吧?洗牙虽然不太可能感染梅毒,但如果不对病人进行筛查,HIV、HBV的感染风险还是存在的,而且验血也不仅仅是为了避免感染。所以,洗牙前要求验血,真不是小题大做,也不是乱收费项目。

 

作者: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

富饶


延伸阅读



遇到这对难兄难弟,该怎么办?


牙龈变成这样,可能有这些原因!


牙膏到底该不该蘸水使用?


难怪医生不让吃糖,糖对蛀牙发生影响太大!


乳牙保护,这些细节不可忽视!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金口玉牙杂志主编:富饶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