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4257 篇文章
氧疗就是吸氧治疗,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既可用于危重病人急救,也可作为疾病的辅助治疗。对于新冠重症肺炎,氧疗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治疗手段。患有呼吸系统疾病人群,通过吸氧可以改善症状。另外,脑力劳动者、老年人、亚健康人群的生理性缺氧,以及各种环境性缺氧,都可以通过吸氧进行氧保健。 近几年,接受居家氧疗人群越来越多,氧气瓶和制氧机在家庭中被普遍应用。值得注意的是,氧疗是一种医疗行为,和药物治疗一样,给氧不足或过多都会对身体造成影响。 那么,采取居家氧疗,您会吗? 小编给您来支招! 一、了解居家氧疗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低氧血症 常见有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肺通气功能不足。 2、大气性缺氧 常见为人处在高原环境中,由于大气中氧气不足。 3、氧耗量增加 常见有脑力劳动者、孕妇、高热、寒战以及脑卒中病人。 4、循环功能障碍引起的缺氧 如心功能不全、休克等。 二、选择氧疗方法和氧流量 常用居家氧疗方法有2种: (1)鼻导管吸氧法; (2)简易面罩吸氧法。 鼻导管吸氧 氧流量设置1-6升/分。其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吸氧同时可进行交谈和进食;缺点是导管容易移位,对局部有刺激性。 简易面罩吸氧 氧流量设置5-10升/分。其优点在于可防止二氧化碳被重复吸入,对鼻黏膜刺激小,适用于张口呼吸的病人;缺点是对进食饮水等造成影响,有拘束闭塞感。 三、准备居家氧疗必要设备 常用家庭氧疗设备:氧气袋、氧气瓶、制氧机。 1、氧气袋 是用来装氧气的袋子,由无毒、无有害化学作用的材料合成。具有清洁、携带方便、安全耐用等特点。缺点在于能容纳的氧气量少,使用时间短,一般用于应急。 注意事项: (1)氧气袋使用前需要拿至医疗机构进行充气; (2)充气不宜过足,否则遇热后氧气袋容易爆裂。 2、医用氧气瓶 是储存和运输氧气用的高压容器,一般用合金结构钢热冲、压制而成,圆柱形。气瓶上连接压力阀和流量表,可观察剩余氧气量及调节氧流量。家庭氧疗最常使用10升氧气瓶,而1升和4升的氧气瓶往往随身携带使用。 注意事项: (1)使用时要直立放置,做好固定; (2)瓶内是高压,存在安全隐患,严禁私自充装氧气; (3)氧气瓶由专门企业充装配送; (4)氧气瓶内气体不能全部用尽,应保留不少于0.05MP的剩余压力。 3、制氧机 绝大多数制氧机属于氧气浓缩器。 (1)过滤:通过沸石分子筛、变压吸附技术等物理方法,过滤空气中的灰尘、细菌和其他颗粒。 (2)浓缩:制氧机迫使空气进入含有“分子筛”或“半透膜”材料的气缸,其中氮气被吸收,留下氧气浓缩纯化,再经鼻导管或吸氧面罩输送到我们的体内。 低流量制氧机可输送0.5-5升/分的氧气流量;高流量制氧机可输送10-15升/分的氧气流量。制氧机可分固定式和便携式,便携式制氧机内置充电电池供电。 注意事项: (1)制氧机应平稳放置于宽敞通风处,使用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长期不用时,应切断电源,保持机器表面干净;倒掉湿化水,保持湿化瓶干燥; (3)制氧机应置于无阳光照射的阴凉干燥处保存。 四、做好“四防”,注意用氧安全 1、防油+防火 氧气是一种助燃气体,应在无油及无其他易燃物品环境中使用,不能用带油的手进行吸氧操作,也不能在氧气装置附件和螺纹口涂油;氧气装置周围严禁烟火及放置易燃物品,如含酒精物品(空气清新剂、发胶等),吸氧室内禁止吸烟。 2、防热+防震 由于是高压装置,氧气瓶剧烈震荡会引发爆炸;而且氧气遇热会膨胀,增加了爆炸风险;所以必须放在阴凉处,搬运时避免倾倒及碰撞。 切记:居家氧疗应远离热源,建议距离火炉5米,暖气1米。 五、掌握居家氧疗操作要点 1、学会吸氧前检查 检查吸氧装置与供氧设备、管道连接是否紧密,有无漏气,吸氧导管的通畅情况,妥善固定吸氧管道,避免脱落、移位、扭曲折叠;检查氧气湿化瓶是否安装完好。 2、掌握操作关键点 (1)操作时:先调节氧流量再吸氧; (2)停吸氧时:先取下吸氧管再关闭氧气,以免大量氧气突然冲入呼吸道,损伤肺组织; (3)湿化水须每日更换,建议使用纯净水,水量为瓶身的1/3-1/2,湿化瓶定期消毒,以免细菌污染导致感染; (4)建议每周更换一次吸氧管; (5)制氧机每月清洁或更换一次空气滤网,浸泡消毒,流水漂洗后晾干备用。 3、观察氧疗后效果 长期氧疗者,呼吸道黏膜干燥是常见氧疗并发症,湿化是主要解决方法。它能增加吸入气体的湿度,达到湿润气道、稀释痰液、保持黏液纤毛正常运动的作用。氧疗期间,建议家中配备指氧仪,吸氧前后观察脉搏及氧饱和度变化,及时调整氧流量。症状如有缓解,表明氧疗有效,否则应及时和医生反馈,寻找原因。 居家氧疗属于治疗性操作,不可以盲目进行,氧疗需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氧疗不足或过度均会造成伤害。另外,购买氧疗装置时,应选择有医疗注册证的制氧机,确保家庭氧疗安全。科学、正确的居家氧疗才可以有效地改善症状,提高生存率。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参考文献: [1]岳慧娟,张培莉,袁丽荣.长期氧疗的应用研究现状[J].全科护理,2015,13(19):1824-1826. [2]张奕.家庭氧疗你需要吗[J].江苏卫生保健,2022(03):42. 作者:上海市徐汇区漕河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张娴 延伸阅读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一路护航杂志主编:刘薇群
发表评论